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下令让怡亲王胤祥为其挑选陵址。 次年,他又派遣总

晗宇说历史 2025-09-05 09:34:59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下令让怡亲王胤祥为其挑选陵址。 次年,他又派遣总兵李楠与一批风水师前往清东陵地区勘查,原计划是在这片传统陵城内选定自己的万年吉地。 可以从雍正最初的安排看出,他确实考虑过将自己的陵墓建在清东陵,以遵循“子随父葬”这一世代相承的宗法礼制。 胤祥很快在东陵区域内找到一处叫作“九凤朝阳山”的地方,上报后,雍正亲自审看,认为风水格局尚佳,便下令动工兴建。 然而开挖地基之后,却发现该处土质中夹杂砂石,从风水角度来看属于“带砂”,并不适宜作为陵寝用地。工程随即暂停。雍正再命胤祥重新寻觅吉地。 由于东陵一带已无更理想的位置,胤祥只得扩大范围,最终在直隶易县境内发现一块被称为“万吉之地”的区域,也就是后来的清西陵所在。 这一地点形势极佳:西倚云濛山,北靠泰宁山,南临易水河,群山围合,水流潆洄,土层纯厚,无砂无石,各方面均属上乘。 雍正与大臣均认可此处是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但他也有所顾虑:不依祖制葬入东陵,是否会被解读为不尊先人、违背孝道? 为此,他特意征询群臣意见,要求核查古代礼制中是否有类似先例。大臣们明白雍正的倾向,便广泛征引典籍,指出历代均有帝王因地理条件所限另择陵区,并不违背古制。雍正得此依据,才表示“朕心始安”。 可以看出,雍正最终选择西陵,并非如后世某些猜测所谓“畏见康熙”,而是基于实际风水质量的考量。有人或许会问:难道清东陵风水不佳? 事实上,东陵整体风水极好,但其中最理想的位置已被顺治的孝陵和康熙的景陵占用,剩余区域再无更优选择。因此,雍正最终将陵址定在易县,开辟了清西陵这一新的陵区。

0 阅读:33

猜你喜欢

晗宇说历史

晗宇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