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崩逝。此时,皇长子永璜年仅二十一,皇三子永璋方十七,皆为庶出。由于皇后所出的两位嫡子早夭,永璜与永璋在继承顺序上自然靠前,也因此成为乾隆密切注视的对象。 尽管两人在丧仪中依礼行事、举止合度,乾隆却总觉不适,甚至怀疑他们哀戚非真,不过只是表面做作。大行皇后梓宫甫抵通州,乾隆便突如其来地严旨斥责皇长子于仪节中“茫无所措”,在“孝道礼仪”方面多有缺失。 百日丧仪甫毕,乾隆便召集众臣,当着满朝文武,对两位皇子严词问责。他直视永璜,痛斥其面对嫡母崩逝却未见悲容、失却敬畏;转而看向永璋,更厉声指责他全然不顾为人子者应尽之责。语气之冷峻、措辞之锋利,近乎诛心。 乾隆直言,永璜年已二十一,却在皇后丧事中行为失当,毫无人子应有之痛;三阿哥亦已十四岁,却仍懵懂不晓事理。他更暗示两人或因有望继位而心生侥幸,甚至暗藏争储之念。 乾隆进一步宣称,这两人绝不可承继大统。他虽以父子之情不忍诛杀,却明言若他们日后有所妄动,必将引发兄弟相残;他甚至放话,若有人敢请立太子,立地处决。 事实上,两位皇子的行为并未明显越轨,乾隆的激烈反应,更多反映了他个人在丧妻之后的情绪失控。 然而这番训斥带来的压力,却远超常人所能承受。遭此严斥后,永璜忧惧而终,时在乾隆十五年,距廷训不过一年有九。 直到永璜病危,乾隆才恍然醒悟,亲往探视。临终之际,永璜含泪道:“儿不孝,不能送皇父了。” 乾隆追悔莫及,遂追封永璜为定安亲王,成为其诸子中首位获此爵位者,并命长子绵德袭爵。这也是乾隆皇孙中首例未降等袭封的亲王府爵。他还特许绵德于原居所处治丧,不必迁移动用。 这一事件不仅反映出乾隆与孝贤皇后之间情感深厚,也揭示出他对皇子管教的极端严厉。 除早夭的嫡子外,乾隆对待其余皇子大多不苟言笑,一切从政治立场出发。为防止历代夺嫡之争重演,他采取严格措施,刻意压制诸子的政治空间。 在乾隆朝,皇子所受约束之严、待遇之低,为历代所罕见。 直至乾隆三十一年以前,除出继别支的皇四子与皇六子外,其余皇子无论长幼、婚否,皆无爵位,常年禁居宫内修读,不得随意结交外臣。即便获爵者,其礼仪用度仍按皇子规格严格限制,不得僭越。 乾隆对皇子防范至极,甚至可谓敏感,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他对权力的执着掌控。直至晚年禅位嘉庆,他仍实际把握大权,未尝真正放手。 而如此严厉的管教,的确带来一时之效:终乾隆一朝,未发生夺嫡争储之乱。诸皇子在严父与皇权的双重凝视下,不得不谨言慎行,终其一生未能摆脱皇帝父亲的笼罩。
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崩逝。此时,皇长子永璜年仅二十一,皇三子永璋方十七,皆为庶出
晗宇说历史
2025-09-02 17:32:52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