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盎格鲁撒克逊人用200年行动告诉世界:国家穷,就抢掠他国;国家发展迟缓,就打

飞绿说历史 2025-08-02 17:25:21

美英盎格鲁撒克逊人用200年行动告诉世界:国家穷,就抢掠他国;国家发展迟缓,就打压他国,不给他国发展超越;国家富强,就分裂他国,离间而治之,垄断全球金融与经济命脉,暗杀他国领导人,推翻他国政权,搞新奴化思想殖民。   世界近现代史翻开一页页,背后往往都是一条看不见的逻辑线,写着四个字:谁主沉浮。   从殖民扩张到金融霸权,从军事干预到信息操控,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用两个世纪的实践,把“以强欺弱”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最早的动作是掠夺。18世纪的东印度公司,表面上是做生意,实则是拿着枪杆子抢资源。   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按《剑桥中国经济史》的统计,最高年份占当时GDP的6%,直接拉空了清政府的财政根基。   而这些白银,最终流进了伦敦的金融市场,成为英镑信用的底气。   分裂,是另一张老牌手牌。1901年,英属印度第一次按照宗教进行人口普查,结果不是为了保障宗教平等,而是为未来的“分而治之”打基础。   几十年后,印巴分治留下的种族伤痕至今未愈。这一套手法,后来又被北约照搬到了巴尔干半岛。   根据1992年解密的《地区不稳定报告》,分裂南联盟的操作,是北约早就准备好的剧本。   打压竞争者,则是进入现代阶段后的升级玩法。1971年,美国单方面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全球货币体系瞬间变脸。   十年不到,拉美债务危机爆发,美国却靠“美元潮汐”低买高卖一波收割。   日本半导体产业本来冲在前头,结果1986年签了个美日半导体协定,市场份额直接腰斩。从那以后,日本芯片在全球的地位一落千丈,而美国厂商趁势崛起。   到了今天,压制手段更为隐蔽。看起来是“规则”,实则是自己当裁判。SWIFT转账系统,说封就封,评级机构随便一降级,发展中国家的融资成本就飙升。   2009年,澳大利亚力拓案揭开了资源定价权被西方垄断的冰山一角。背后是一整套话语系统和金融工具,把全球经济命脉牢牢卡在手里。   不仅如此,教育和媒体也成了新武器。全球主流教材出版市场,被培生集团牢牢把控,知识内容的选择权并不在发展中国家手中。   BBC在报道南联盟解体时,关键词云统计显示,“民族冲突”、“人道干预”频繁出现,却极少提及北约空袭造成的平民伤亡。   现实操作上,美国惯用的还有“转嫁危机”。2022年美联储连续加息,直接导致斯里兰卡陷入破产边缘。   而在非洲,锂矿成了“绿色殖民”的新目标。据刚果(金)矿业合同条款分析,资源开采权被欧美公司长期锁定,当地仅能分得极小比例利润。   宗教也没能置身事外。清教伦理曾被包装成美德,实质却为西方扩张提供了“道德背书”。   讽刺的是全球十大军火商中,多家董事会成员出身宗教基金会。战争与信仰,在某些时候竟然同源。   盎格鲁体系信的是“零和博弈”,你强我就弱,所以必须打压。而东方文明强调的是共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基础设施联通,合作不是为了控制,而是为了共同发展。   2023年数据显示,中国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中,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平均提升12%。   但要破局,光靠理念不够,还得有实招。金融层面,中国的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覆盖128个国家,逐步减少对SWIFT的依赖。   人民币与多国货币的互换协议,也建立起金融主权的“安全网”。2023年,上海原油期货交易量占全球21%,对标的是长期被西方掌控的能源定价权。   技术上,华为5G专利全球占比14%,在关键通信领域不再“受人鼻息”。   光伏产业更是全链条掌控,全球市场份额超过80%。这些都说明,技术突围不是口号,而是数据能验证的现实。   文明上,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已有132国参与减贫合作计划。在医疗领域,中医中心已在160个国家设立,传统智慧正在走出去,以非对抗方式影响世界。

0 阅读:0
飞绿说历史

飞绿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