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56年,一名外国记者问周总理:若蒋介石带着台湾回归中国,会怎么安排,

千浅挽星星 2025-09-29 18:40:11

[微风]1956年,一名外国记者问周总理:若蒋介石带着台湾回归中国,会怎么安排,会不会考虑给他一个部长职位?周总理的回答,让所有记者都为中国共产党竖起了大拇指。   1956年秋天,北京开了一场中外记者招待会,气氛很热烈,那时候,新中国已经成立七年,而自从国民党当局退到台湾后,两岸还一直处在隔海对峙的状态。   不过随着国际形势慢慢缓和,大陆这边建设也稳步推进,大家对“和平统一”的关注越来越高,就在这种情况下,有个外国记者直接问了个尖锐又敏感的问题:“要是蒋介石带着台湾回归中国,你们会怎么安排他?会不会给他个部长当?”   这个问题一下子把焦点都聚到了两岸关系上,当时,不少西方媒体“两岸必成死敌”的言论还甚嚣尘上,台湾当局里也有不少的人在担心,真要是回归了,大陆会不会对这些人进行清算。   于是,在场的记者都停下笔,齐刷刷看着周恩来总理,想知道他怎么回应,只见周总理手指轻轻敲了敲桌子,脸上还是那副温和又坚定的表情,没有一点回避,语气平稳却很有分量。   “我们欢迎蒋介石先生回祖国来,他过去做的那些事,我们可以既往不咎,至于安排什么职位,可不光是一个部长这么简单,要是他愿意回来,我们能根据他的想法和能力,给他更重要的岗位,让他有机会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出份力。”   话刚说完,会场先是安静了一小会,接着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外国记者们都点头称赞,有的还当场竖起了大拇指。   要知道,这番话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远不止是回答一个问题那么简单,新中国刚成立那几年,虽然大陆的政权稳住了,但台湾问题一直是让整个民族牵挂的大事。   1955年,周总理就在全国政协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这是第一次尝试用和平的办法解决统一问题。   到了1956年,大陆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把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更需要和平统一的环境。   所以周总理的回答不是临时想出来的,而是清楚地告诉大家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政策,统一是必须实现的目标,和平是我们首选的方式,民族大义永远比个人之间的恩怨重要。   他说的“既往不咎”不是不把历史当回事,而是从整个民族的未来出发考虑的,而提到“更重要的岗位”,也巧妙地避开了“职位高低”的表面话题。   既没让外界担心以后会有所谓的“清算旧账”,也给了蒋介石和台湾当局足够的尊重和余地, 后来,很多国际媒体也纷纷报道了这次问答。   这场记者会不仅成了大家了解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重要途径,也为国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担当,更为之后两岸关系的发展埋下了和平的种子。   信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周总理的外交智慧!一词之差如何平息各国争论? 央视网 《周恩来外交风云》  

0 阅读:1429

猜你喜欢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