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甘肃武威,31岁男子不顾母亲和妻子的反对,卖掉家里的牲畜,凑了1万块

五点动画 2025-07-28 10:50:18

1999年,甘肃武威,31岁男子不顾母亲和妻子的反对,卖掉家里的牲畜,凑了1万块钱,买来1匹骆驼,带着父亲,搬进腾格里沙漠复地2间地窝子,村民们笑话他傻,他却说:以后你们都得谢我!谁料,7年后,妻子哭着紧紧抱住他:我已经失去了1个儿子了,不能再失去你了!

王银吉,1968年生于甘肃农村。1980年代,他随父亲王天昌迁到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靠近腾格里沙漠南缘。沙尘暴频发,农田常被黄沙掩埋,村民收成微薄,日子过得紧巴巴。年少的他看在眼里,暗下决心要改变这现状。

1999年,31岁的王银吉决定治沙。他不顾母亲李兰英和妻子金玉秀的反对,卖掉家中牲畜,凑了1万块,买了骆驼,和父亲搬进沙漠深处,挖了两间地窝子住下。村民们觉得他疯了,笑他拿钱打水漂,可他铁了心要干下去。

刚开始治沙,困难一大堆。他没经验,种的树苗常被风吹倒,成活率不到10%。他不服输,天天顶着风沙观察沙丘,几个月后琢磨出“草方格固沙法”,用麦草固定流沙,再种梭梭、花棒这些耐旱植物,成活率慢慢上来了。他和父亲每天牵骆驼走3公里驮水,200斤水桶压得肩膀肿痛,浇树时一勺一勺省着用。

后来,母亲和妻子也加入进来。2001年,第一批梭梭苗长出绿芽,全家激动得不行。可老天不饶人,2005年,小儿子因腿痛没及时治,确诊脑瘤晚期去世,留下遗言要埋在治沙点帮他爹挡沙。王银吉伤心欲绝,但第二天还是扛起铁锹接着干。2006年冬天,他骑车买树苗摔得头破血流,妻子哭着求他停下,他却说沙不治好没脸见儿子。

2006年后,成果渐渐显现。他和家人种了795万株耐沙植物,稳住了1万亩沙地,成活率超85%。政府也帮了不少忙,2006年工会盖了四间房,2008年林业局建了瞭望塔,2013年聘他当护林员,还给了补贴。通电修路后,条件好多了,骆驼运输成了过去式。

经济上,他还搞出新花样,在梭梭林下种肉苁蓉,给村民创收。以前笑他的乡亲们态度变了,跟着学技术一起治沙。2010年,他拿下“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在儿子坟前说了句:“爹做到了。”他的事迹传遍全国,成了治沙的标杆。

现在,王银吉想着把治沙传下去。孙子王志荣每年捐3万支持这事。他带着村民把沙漠变“聚宝盆”,靠生态养殖和药材种植让日子好起来。他说,人活一辈子,总得干点对得起后代的事。他的坚持让腾格里沙漠有了绿意,也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带来了希望,写进了中国治沙的历史。

0 阅读:4
五点动画

五点动画

原创趣味历史动画 喜欢的小伙伴麻烦点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