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时刻挂念的西奈半岛,足有6万平方公里,是以色列国土面积的3倍,但是西奈半岛的人口才只有36万,所以以色列想要拿下西奈半岛的心情,可想而知!以色列1973年占领西奈半岛,但是在1978年被迫撤出西奈半岛。当时以色列肯定是不愿意的,但是美苏两大国的压力,让以色列被迫撤走。
西奈半岛在埃及东北部,北边挨着地中海,南边靠着红海,东边跟以色列和约旦接壤,西边是赫赫有名的苏伊士运河。这地方自古就是个香饽饽,地理位置太关键了。控制了西奈半岛,就等于捏住了中东的命脉,往北能走地中海,往南能下红海,往西还能掐住苏伊士运河这根经济大动脉。对以色列来说,这块地简直是梦寐以求的宝藏,既能当安全屏障,又能扩展地盘。 以色列对西奈半岛的渴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首先,安全问题摆在那儿。建国后,以色列跟周围的阿拉伯国家关系一直剑拔弩张,尤其是跟埃及,隔三差五就干仗。西奈半岛正好横在以色列和埃及中间,有了它,就等于多了个缓冲区,能挡住埃及的坦克和炮火。再说了,这地方还有石油和矿产,旅游资源也不少,谁看了不心动? 1967年的六日战争,以色列打得那叫一个漂亮,几天工夫就把西奈半岛抢到手,还顺带拿下了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那时候以色列信心爆棚,直接在西奈半岛修工事、建定居点,摆明了想长住。可光有野心还不行,国际社会不答应啊。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也就是赎罪日战争——开打了。那天正好是犹太教的赎罪日,以色列这边还在过节,埃及和叙利亚那边却突然动手了。一开始以色列被打得有点懵,部队没准备好,损失不小。不过,他们很快缓过神来,靠着美国紧急送来的武器和物资,硬是扭转了局面。最终,以色列不仅守住了阵地,还反攻到西奈半岛,把这块地牢牢攥在手里。 这场战争让以色列的军事实力露了把脸,但代价也不小。好几千人挂了,经济也跟着遭殃。可胜利的喜悦还没散去,麻烦就来了——国际社会开始盯着他们,尤其是美苏两大国。 战争一结束,美苏就坐不住了。美国是以色列的铁杆盟友,每年给钱给枪,关系好得跟亲兄弟似的。苏联呢,支持的是埃及、叙利亚这些阿拉伯国家,跟美国对着干。冷战那会儿,这两家在全球各地掰手腕,中东自然也跑不了。 美国一方面想拉着以色列稳住中东局势,另一方面又不想跟阿拉伯国家闹太僵,毕竟石油在那儿摆着。苏联则是铁了心要帮阿拉伯国家出口气,顺便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西奈半岛这块烫手山芋,成了美苏博弈的棋盘。以色列占着这地方,等于在美苏脸上扇巴掌,他们能忍吗?
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跳出来当和事佬,拉着以色列总理贝京和埃及总统萨达特在戴维营谈了一场。这次会谈签了个大名鼎鼎的《戴维营协议》,核心内容就是:以色列得把西奈半岛还给埃及,换来埃及的和平承诺。这可是中东历史上头一回,一个阿拉伯国家正式承认以色列。 以色列心里肯定是一百个不乐意。西奈半岛那地方,战略位置好,资源也不差,扔了多可惜啊。可胳膊拧不过大腿,美国这边又是施压又是劝,苏联那边通过阿拉伯国家敲打,以色列实在扛不住,只能咬牙撤了。1979年,双方正式签了和平条约,到1982年,以色列彻底撤出西奈半岛。 西奈半岛回到埃及手里,萨达特成了大英雄,还拿了诺贝尔和平奖。可这事儿在埃及国内也不是人人叫好,有人觉得他向以色列低头,太丢人了。结果1981年,萨达特被极端分子给暗杀了,和平的代价挺惨烈。 对以色列来说,撤出西奈半岛等于丢了个安全屏障,心里总有点不踏实。不过,跟埃及的和平关系倒是稳定下来了,边境也没啥大冲突。现在,西奈半岛还是个麻烦地儿。恐怖组织在那儿闹腾,埃及忙着清剿,以色列盯着边境防渗透。和平是有了,可离稳定还差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