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扳倒鳌拜后,为何不杀只囚禁?雍正将其树为大忠更让人费解

在许多影视作品中,为了突出康熙的治国能力,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他亲手擒拿鳌拜的情节,而鳌拜也常常被塑造成一个罪大恶极的权臣。然而,真实的历史与这些剧本中的描绘并不完全吻合。实际上,康熙在成功扳倒鳌拜后,并没有将其处死,而是将其囚禁起来。如果鳌拜真如影视剧所描绘的那样罪行累累,康熙又为何不将其杀掉呢?

我们知道,鳌拜曾是康熙时期的四大辅臣之一,但这是他生命中的晚年阶段,也是历史上较为人知的时期。然而,在他的早年,鳌拜的经历却同样充满传奇色彩。鳌拜出生于一个武将世家,自青年时期起便投身军旅,参与了皇太极攻打蒙古察哈尔部的战争,并在随后的朝鲜征战中屡立战功。凭借显赫战功,他获得了晋爵,并被赐予“巴图鲁”这一荣誉称号,意味着“勇士”。在松锦会战和西充之战中,鳌拜屡屡获得胜利,并因此频频升职。

此时的鳌拜对皇太极忠心耿耿,可谓心甘情愿地为其效力。然而,随着皇太极的去世,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与其弟多尔衮之间爆发了激烈的皇位争夺战。鳌拜当时掌握重兵,是这场权力斗争的关键人物之一。他毫不犹豫地支持皇太极的儿子,并在关键时刻调动两支精锐部队包围了崇政殿,迫使多尔衮放弃继位,最终促使年幼的福临即位,即顺治帝。多尔衮则以辅政身份留在了朝中。

然而,权力的诱惑改变了人心。多尔衮辅政期间,擅权自重,对那些曾经反对他的人进行打压,鳌拜更是成为其主要的打压对象。鳌拜屡次遭受政治迫害,甚至面临被论死的危险。多尔衮去世后,顺治帝开始亲政,并对鳌拜的忠诚产生了深刻的敬意,视其为得力心腹。在顺治帝的病榻前,鳌拜也常常日夜守护,展现了与顺治帝之间深厚的情谊。顺治帝对鳌拜的忠诚心非常感激,并对其关爱有加。

然而,随着顺治帝的去世,局势发生了变化。顺治帝的儿子,年仅十四岁的玄烨即位,成为康熙帝。此时,鳌拜与其他三位辅臣一同被任命为辅政大臣,负责帮助年幼的康熙帝治理国家。虽然四位辅臣曾在顺治帝的陵前宣誓,表示要齐心协力辅佐康熙,但实际上,权力的诱惑逐渐让鳌拜走上了专权的道路。索尼年事已高,出于自保,他选择对许多事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苏克萨哈原本是依附于多尔衮的势力,在此时也显得无人问津。鳌拜凭借自己在两朝的资历和军事功绩,逐渐变得骄横自大,开始独揽权力。

当索尼病重并临终时,他请求康熙帝亲政,而苏克萨哈也请求辞去辅政之职。这一举动实际上给了鳌拜压力,迫使他与遏必隆一起辞去辅政职务。然而,鳌拜并不愿意放权,于是他开始构陷苏克萨哈,编造许多罪名来将其除掉。康熙虽然明知苏克萨哈无罪,但也无法在鳌拜的权力之下保护他,最终苏克萨哈被处以绞刑,连同其家族一同满门抄斩。这一事件使得康熙与鳌拜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为了彻底解决鳌拜的威胁,康熙决定铲除这个潜在的危险。于是,他暗中选拔了一些武艺高强的亲贵子弟,让他们在宫中练习布库(传统武术)作为游戏。鳌拜看后并未放在心上,认为这是康熙的消遣活动,便没有过多关注。直到有一天,康熙将鳌拜召入宫中,当他一声令下,鳌拜毫无防备地被擒获。随即,康熙命令群臣一同为鳌拜论罪,鳌拜在庭上曾请求见康熙,展示自己身上的伤疤,称这些伤痕都是当年为了保护皇太极而留下的。然而,尽管鳌拜曾为两朝帝王效忠,康熙仍未直接杀死他,而是将其囚禁。最终,鳌拜于康熙八年去世。

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鳌拜并非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专权野心,早年他对皇太极和顺治帝的忠诚堪称楷模。也许正是因为权力的诱惑,让鳌拜最终走向了堕落。虽然他犯下了许多错误,但同样也为大清帝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也许正因为这些功绩,康熙最终没有下令杀掉他。鳌拜去世后,康熙仍为其加封,雍正即位后,更是恢复了他的爵位并追封“超武”之号。虽然鳌拜已经去世,但这些荣誉封号依然被后人铭记。

0 阅读:26

评论列表

雪儿

雪儿

1
2025-07-27 07:31

不杀它是因为要个替罪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