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1年,见三藩之乱将平息,王辅臣深知难逃康熙的清算,决定自杀,让亲兵在他睡熟后,用桑皮纸喷酒,一层一层蒙住口鼻。 这种缓慢窒息的死法,恰如王辅臣一生的写照,在忠与叛之间反复挣扎,最终被时代的浪潮吞没。 王辅臣本姓李,山西大同人,幼年丧父,母亲带着他在官宦人家做仆佣度日,十五岁那年,因失手打碎主人的传家宝,被毒打后关进柴房,深夜里这个倔强的少年咬断铁链逃入山林,从此踏上了改变命运的道路。 投奔姐夫加入起义军后,王辅臣因嗜赌成性,终日与人厮混赌坊,一次争执中,他失手杀死了姐夫被迫逃离,几经辗转他投靠了大同总兵姜瓖部将王进朝,被收为养子改姓王。 凭借天生的勇武,王辅臣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白甲白袍,手持丈二长枪,冲锋陷阵时如鹞鹰扑食,得了"马鹞子"的威名,因相貌酷似吕布,又有"活吕布"之称。 在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大同,姜瓖降而复叛,最终被部下所杀,城破之时,王辅臣率十余骑突围不成被俘,阿济格见其勇武异常,将他收入麾下,然而好景不长,阿济格因谋逆被赐死,王辅臣受牵连被贬为身者库奴隶。 顺治年间,王辅臣因武艺出众被选为一等侍卫,随洪承畴征讨西南时,他在云南一役中单枪匹马斩杀南明守将,战功卓著,被顺治帝亲赐"忠勇"匾额,升任总兵,此后归吴三桂节制,两人初时相处融洽,王辅臣甚至被吴三桂视为心腹。 但是王辅臣此人心胸狭隘,睚眦必报,一次宴席上,吴三桂酒后失言,说他终究是外人,这句话如针刺入王辅臣心中,他暗中向朝廷申请调离,恰逢康熙亲政,有意分化吴三桂势力,遂升任王辅臣为陕西提督,驻守平凉。 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乱爆发,吴三桂派谋士汪士荣携重金游说,王辅臣却将人连同书信一并送往京城,康熙龙颜大悦,亲赐蟠龙剑一把,加封太子少保,但是当吴军席卷南方,清军节节败退之际,王辅臣见风使舵,突然发动兵变,射杀经略莫洛据守陕甘要地。 康熙震怒之余却异常冷静,他一面派图海率军围困平凉,一面暗中派钦差密察王辅臣家产,查得其私藏黄金三十万两,田产遍布三省,图海曾密折建议:"此人反复无常,宜以时日消磨其志,待其自毙,"康熙深以为然。 平凉被围半年城中粮尽,王辅臣见大势已去开城投降,康熙表面既往不咎恢复其官爵,暗地里却布下天罗地网,京城派来的护卫实为监视,王府周围布满密探,连家仆都被收买告密。 康熙二十年七月,王辅臣部将杨捷密报朝廷,称在王府密室发现与吴三桂往来书信数十封,这些信件真假难辨,却成了压垮王辅臣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知道清算的时刻终于来临。 临死前夜,王辅臣将三十万两黄金悉数分给亲兵部将,对儿子王吉贞说:"为父一生七次易主,到头来不过是他人棋子,你要记住,宁做清白小吏,不做反复权臣,"随后召来三名心腹,详细交代了自尽之法,用桑皮纸浸酒,趁睡熟时层层覆面,此法死后面色如常,可保家人免受株连。 消息传到京城康熙沉默良久,只批了四个字:准其归葬,同年十二月,平定西北的功臣图海也在京城暴病而亡,实则吞金自尽,两位手握重权的大臣相继离世,朝野震动。 王辅臣之死看似保全了家族,实则早在康熙算计之中,他的儿子王吉贞后来被秘密处死,只是对外宣称病故,倒是那些分得黄金的部将,却又反过来告发王氏谋反,得到朝廷嘉奖,实在是令人唏嘘。 乱世浮沉王辅臣从仆佣之子到封疆大吏,又从忠臣到叛将,最终选择了最决绝的方式结束生命,他用桑皮纸缓慢窒息,或许正是想在弥留之际,把这颠沛的一生再细细品味一遍,只是那些在权力游戏中失去的,终究再也找不回来了。
1681年,见三藩之乱将平息,王辅臣深知难逃康熙的清算,决定自杀,让亲兵在他睡熟
乐山悦水闲情
2025-07-18 13:10:06
0
阅读:1339
苏米
死法独特[点赞]
用户11xxx40
不如死得光明磊落痛快一场
远山
居然选择了一个最痛苦的死法,试想一下,这相当于活埋,或者把活人放进棺材动弹不得慢慢憋死,此人真是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