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确实有拥兵自重的实力与机会,1864年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此时

逗比青年说史 2025-07-25 17:49:56

曾国藩确实有拥兵自重的实力与机会,1864年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此时曾国藩手握湘军,其势力达到顶峰。湘军作为他一手创办的地方武装,士兵多为乡亲子弟,对其有较高的忠诚度,且当时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左宗棠、骆秉章等地方大员也多与湘军关系密切,湘系势力遍布东南数省。曾国荃作为曾国藩的弟弟,又是攻克天京的首功之臣,有拥兄称帝的动机。加之咸丰帝曾有“克复金陵者王”的遗言,可朝廷最终仅封曾国藩为一等毅勇侯,这让曾国荃等湘军将领心中不满,认为朝廷过河拆桥,因而有可能劝说曾国藩起兵,以获取更大利益。 从相关史料来看,也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据记载,曾国藩的部属、幕僚如曾国荃、彭玉麟、赵烈文等,曾约集30余名高级将领深夜求见,欲将黄袍加身于曾国藩。曾国藩面对此景,十分冷静地写下“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以此表明心迹,放弃了创造曾氏王朝的机会。此外,湖北巡抚胡林翼也曾在与曾国藩交谈时,写下“东南半壁无主,我公其有意乎?”的纸条,虽曾国藩惶恐无言,撕毁纸条,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湘系内部有劝曾国藩称帝的想法。 不过,这一说法也存在一些疑点。首先,曾国藩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秉持着忠君爱国的理念,一生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准则,称帝之举与他的价值观相悖。其次,清政府对曾国藩和湘军一直心存防备。在湘军崛起之时,朝廷便在其周围布置了诸多军事力量,如官文据守长江上游,富明阿、冯子才分守扬州、镇江,僧格林沁屯兵粤皖,一旦湘军有异动,这些力量便可迅速响应。曾国藩深知其中厉害,不敢轻易冒险。 综上所述,“曾国荃劝曾国藩率领湘军攻破北京,建立曾家王朝”一事,是基于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和权力博弈而产生的,虽有一定历史背景和相关传说作为支撑,但因缺乏确凿的正史记载,不能完全认定其真实性,更多是留给后人无限的猜测与遐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7

评论列表

捕快

捕快

2
2025-07-25 20:29

一个大汉奸,大屠夫。

逗比青年说史

逗比青年说史

每天给大家分享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