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的历史最讽刺的就是,曹丕和曹叡对宗室极力打压限制,结果连续两代都遇到了后继无

逗比青年说史 2025-07-22 19:11:30

曹魏的历史最讽刺的就是,曹丕和曹叡对宗室极力打压限制,结果连续两代都遇到了后继无人的难题。宗室被严厉遏制之后,使得曹魏政权最危急时刻,宗室对曹爽和司马懿这些权臣没有制衡能力,眼睁睁看着不是曹爽夺取,就是司马家改朝换代。 曹丕会这么干,根子还是在他和曹植那场旷日持久的夺嫡之争里。当年为了争储位,兄弟俩斗得你死我活,朝堂上的大臣也跟着分成两派,曹操活着时还能压得住,等他一闭眼,曹丕刚坐上皇位,夜里怕是都睡不安稳。他怕啊,怕哪个弟弟有样学样,拉着一群人再来抢他的位子。

于是一道道诏令下来,宗室诸王被圈在自己的封国里,没皇帝的命令连进京都难,更别说接触兵权了。封国里的官员都是朝廷派的,说白了就是监视他们的眼线,手里那点护卫兵,够看个家就不错了,想成气候?门儿都没有。 曹叡登基后,非但没改这规矩,反而变本加厉。他大概是觉得老爹的法子“管用”,看着那些叔叔伯伯们一个个像被圈养的鸟儿,心里踏实。可他没想想,鸟儿翅膀都被剪了,真遇上老鹰,谁来护着鸟窝?就说曹彰吧,当年跟着曹操南征北战,骁勇善战,可到了曹丕手里,兵权说收就收,最后不明不白死在京城。

还有曹植,空有一身才学,想为国效力,换来的却是一次次徙封,从一个贫瘠的封地挪到另一个更偏远的地方,到死都没能踏上战场。 这种打压到了曹叡晚年,恶果就开始显了。他自己儿子早夭,只能从宗室里找个孩子当养子,就是后来的曹芳。一个年幼的皇帝,身边本该有宗室长辈撑腰,可放眼望去,能说上话的宗室要么被圈在封地,要么早就被边缘化,手里没兵没权,连朝堂都进不去。

这时候,曹爽出来了,他是曹真的儿子,勉强算宗室旁支,靠着和曹叡的交情辅政。可这家伙没什么真本事,掌权后忙着排除异己,把司马懿晾在一边,却没想过拉上那些被打压的宗室。他大概忘了,自己能站在那个位置,不过是因为真正有分量的宗室都被先帝们废了。 司马懿隐忍多年,终于在高平陵动手。那天曹爽带着小皇帝出城祭祖,司马懿紧闭城门,以太后的名义下诏讨伐。这时候,曹魏的宗室在哪?曹彪在寿春,手里没多少兵,想动却怕被安上谋反的罪名;其他诸王要么远在封地,要么被地方官盯着,连调动一支卫队都难。

有几个想响应曹爽的宗室子弟,刚集结了几百人,就被司马懿派来的军队打散了——他们早就习惯了被压制,根本没打过仗,更别说对抗司马懿那支身经百战的军队。 曹爽要是有点骨气,带着小皇帝去许都,号召天下宗室勤王,未必没有胜算。可他身边连个能拿主意的宗室长辈都没有,那些跟着他的文臣武将,要么是投机分子,要么早就被司马懿收买。

犹豫了几天,他居然真的相信了司马懿的“誓言”,乖乖交出兵权,最后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这时候再看那些被圈在封地的宗室,除了叹息,什么都做不了——他们早就被曹丕、曹叡两代人磨掉了血性,也失去了反抗的资本。 说起来,曹丕当年要是能学学刘邦,给宗室一点实权,让他们镇守一方,既能防备外姓权臣,又能稳固江山,何至于此?他怕兄弟夺权,却忘了权臣篡权的风险更大。曹叡延续父亲的政策,看似稳固了皇权,实则是自断臂膀。等司马家一步步架空皇帝,那些曾经被打压的宗室,连喊一声“不”的力气都没有了。 要是曹丕能多一点长远眼光,给宗室留条生路;要是曹叡能看清权臣的威胁,稍微放松对宗室的限制,曹魏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历史没有如果,只留下一个教训:对自家人防得太死,最后护不住的,可能是整个江山。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77

评论列表

流年

流年

1
2025-07-23 08:45

曹丕两父子但凡有一个能活到正常岁数都不会有那堆乱事 说白了都是命

猜你喜欢

逗比青年说史

逗比青年说史

每天给大家分享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