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在老山战场上,曾经歼敌18人的英雄杨启良,转业后却被地方恶霸刁难,他

历史破局者 2025-07-22 15:37:11

1985年,在老山战场上,曾经歼敌18人的英雄杨启良,转业后却被地方恶霸刁难,他实在忍无可忍,于是冷冷地冲着对方说道:“我是从死人堆里活过来的人,你确定要和我动手?” 杨启良这人,出生在1961年的浙江台州,那时候农村生活苦,他从小就帮家里干活,长大后想着保家卫国,1983年就入伍了。部队里他从新兵开始,训练特别刻苦,很快就成了班长。1984年,中越边境紧张,他随部队去了老山前线。那地方环境恶劣,战士们住猫耳洞,里面潮湿发霉,很多人身上长疮,但他咬牙坚持。 1985年3月,部队接到任务,收复166高地,越军在那儿挖了工事,火力猛。战斗打响,杨启良带小队冲锋,敌军炮火密集,他身边战友一个个倒下,他自己也负伤,但没退缩,继续射击和投弹。整整四个小时,他守住阵地,击毙18名敌军,直到援军炮火支援到位。战后,中央军委给他记一等功,这事儿在部队传开,大家都说他命硬,战斗力强。转业前,他还在部队干了几年,积累了不少经验。1996年,35岁的他回到台州,安排在工商系统,从基层做起,处理市场纠纷。工作上他认真,逐步升到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当地人叫他老娘舅,因为他调解公平。整个过程,杨启良没炫耀军功,过得低调,平时穿旧衣服,骑自行车上班,同事都觉得他朴实。 转业后的日子,杨启良主要处理消费投诉,2010年他正式当秘书长,每天面对各种小事儿,比如商品质量问题。他总强调查事实,不偏不倚。2013年,有次接到电话,说市场摊位有人吵架,他去调解。争执因一袋面粉,买家说吃了中毒,要赔钱,卖家否认。杨启良查了面粉,没问题,又问买家细节,对方说不清楚,他判断那是敲诈。买家恼了,威胁说有兄弟要报复,还动手推搡,杨启良没动摇。买家见硬的不行,就坐地哭闹,杨启良直言自己的战场经历,买家立刻服软,承认错误,不再闹事。 事发后,消息在单位传开,同事们查了档案,才知道杨启良的军功,大家惊讶他这么低调。领导在会上表扬他,说这是好例子,杨启良没多说,继续干活。退休前,他带新人,教他们怎么核实证据,强调公正。退休后,杨启良过得安静,偶尔帮社区调解小纠纷,生活简单。整个一生,他从战场英雄到地方调解员,都在为别人着想,没求名利。这事儿告诉人,英雄不光在战场上,日常中也能闪光。杨启良的经历,接地气,就跟邻家大叔似的,但骨子里有股劲儿,让人敬佩。 杨启良的故事,还反映了退伍军人的适应问题。很多人从部队回来,面对地方琐事,容易不习惯,但他调整得不错,用军旅经验服务群众。战场上他守阵地,地方上他守公平,这是一种延续。恶霸那种人,社会上不少,靠恐吓混,但遇到有经历的人,就露馅了。杨启良没美化自己,也没夸大过去,就凭真实经历震住对方。这事儿在台州传开,当地人更信任消协,杨启良的口碑更好。他退休后,没闲着,参加些公益,帮人解决难题。整个过程,杨启良保持低调,没接受采访啥的,就安静生活。这让大家想,英雄其实就在身边,过着普通日子。社会需要这种人,处理小事儿时有担当。杨启良的例子,提醒大家,过去经历能帮现在,但要用对地方,不滥用。

0 阅读:1
历史破局者

历史破局者

打破迷局,解读历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