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兰考的四个农民长途跋涉,去往新安监狱探监。在门口,监管人员问:“你们来看谁?有什么亲属关系?”四个农民答:“俺们来看张钦礼,他是俺们的老县长。”谁料监管人员回答:“没有亲属关系,不准探望。”[狗头] 1979年冬天,兰考县的气温降到零下十几度。四个农民从县城出发,步行到新安监狱,单程距离超过100公里。当时县里没有通往监狱的直达班车,他们只能徒步前往。 这四个人都是张钦礼当县长时的老部下,听说他在狱中生活艰难,特意准备了八个烧饼和十六根油条。在那个年代,白面烧饼对普通农民来说已经是珍贵食物,油条更是奢侈品。 监狱门口,管教人员按规定拒绝了他们的探视申请。四人当场跪下,恳求让他们见见老县长。这个场景被路过的其他探视家属看到,很快传遍了兰考。 张钦礼1924年出生在兰考县一个普通农家,1954年担任县长时刚满30岁。当时的兰考县有37万人口,其中22万人靠讨饭度日,全县粮食亩产只有68斤,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957年,张钦礼为一名被错误处理的转业军人申诉,结果自己被划为右派。从1958年到1961年,他在农村接受劳动改造,白天挑粪浇地,晚上住在生产队的牛棚里。 1961年,张钦礼冒险进京申诉,最终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干预下恢复了名誉和职务。这次经历让他更深刻地理解了基层干部和普通农民的处境。 1962年3月,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委书记,张钦礼重新担任县长。两人配合治理全县36万亩风沙地和15万亩盐碱地。他们制定了"栽泡桐、挖河渠、种庄稼"的三步治理方案。 经过三年努力,兰考县的粮食亩产从68斤提高到120斤,全县新增耕地4.7万亩。1964年焦裕禄病逝时,治沙工程已经完成了60%。 焦裕禄去世后,张钦礼继续推进治沙工程。但在接下来的政治运动中,他因为"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问题多次被批判。1968年,他被撤销一切职务,下放到农村劳动。 1973年,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注下,张钦礼重新担任兰考县委书记。他用了4年时间,将全县22.7万亩盐碱地改造成良田,粮食总产量比1962年翻了一番。 张钦礼推广的"井灌井排"治碱技术,后来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大面积应用。他编写的《治碱三字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农民改良土壤,印刷了10万多册。 1977年,商丘地区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张钦礼因拒绝批判自己的老领导而再次被免职。1978年,他被以"反革命罪"判处有期徒刑13年。 在监狱服刑期间,张钦礼坚持研究农业技术,写了30多万字的农业改良笔记。这些资料后来成为河南省农业部门的参考材料。 1982年,张钦礼因为身体原因保外就医。1984年,河南省高级法院对他的案件进行了重新审理,但维持了原判。直到去世,他的这项判决都没有被撤销。 出狱后的张钦礼回到兰考,继续研究农业技术。他在自家院子里搞试验田,培育出抗盐碱的小麦新品种。当地农民经常来向他请教种植技术。 2004年张钦礼去世时享年80岁。出殡那天,兰考县城主要街道两侧站满了送行的群众。灵车从县政府到公墓,平时只需要20分钟的路程走了将近3个小时。 兰考县志记载,张钦礼担任县领导的16年间,全县人均收入从不足100元提高到680元,森林覆盖率从2.8%提高到26.7%。这些数字背后,是几十万人生活的改变。 兰考县现在是全国有名的"泡桐之乡",全县泡桐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年产值超过30亿元。这个产业的基础,正是当年张钦礼和焦裕禄一起奠定的。 主要信源:(凤凰历史——张钦礼的悲剧) YK0716
一日,兰考的四个农民长途跋涉,去往新安监狱探监。在门口,监管人员问:“你们来看谁
天地菜男
2025-07-21 16:09:5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