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东莞市殡仪馆内送来了一具已经有味道的女尸,火化工人何亚胜正打算把她推进炉子里火化,却惊讶地看见“女尸”的脚动了一下![狗头] 1995年6月的一个午后,东莞殡仪馆火化工何亚胜像往常一样准备开始工作。当他打开装尸袋准备将一具无名女尸送入火化炉时,意外发现了异常——女孩的脚趾轻微颤动了一下。 经验丰富的何亚胜立即停止操作,仔细观察后确认这个被送来时已无生命体征的女孩确实还有微弱的生命迹象。他第一时间联系了医务人员,将女孩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这个女孩名叫陈翠菊,来自贵州山区,只有17岁。她独自来到东莞打工,因为连续多日没有找到工作,身上的钱花光后已经两天没有进食。 体力不支的她晕倒在东江边一艘小船下,被发现时体温极低、呼吸微弱,现场人员误以为已经死亡。 送到医院时,陈翠菊的情况极其危险。医生检查发现她严重营养不良、脱水,多个脏器功能衰竭。由于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身体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清洁工作异常困难。 东莞人民医院的医护团队没有放弃,护士长李梅花组织科室同事轮班照料,每天为陈翠菊清洗身体、按摩肢体防止肌肉萎缩。营养科制定了专门的康复食谱,从最初的葡萄糖水开始,逐步过渡到流食、半流食。 三个月后,陈翠菊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她清醒后得知自己的遭遇,对救助她的每一个人都充满感激,但同时也为自己没有一技之长而迷茫。 这时,一个转机出现了。《南方都市报》报道了陈翠菊的经历后,金华市的画家陈仲濂看到了这篇报道。 已经退休的陈仲濂曾在美术学院任教30多年,他被女孩的坚强打动,主动联系报社表示愿意免费教她画画。 1996年春天,陈翠菊带着12岁的弟弟来到金华。陈仲濂在自己家里腾出一间房间作为画室,从最基础的握笔姿势开始教起。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程度的陈翠菊学得很吃力,连简单的几何图形都要反复练习。 为了不辜负老师的期望,陈翠菊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每天凌晨4点起床练习基本功,上午跟老师学习理论知识,下午临摹名家作品,晚上还要自学文化课补习文字功底。 最初几个月,陈翠菊连直线都画不好,经常因为掌握不了力度而把纸戳破。陈仲濂耐心地一遍遍示范,告诉她"画画需要的不是天赋,而是坚持"。 半年后,陈翠菊已能画出像样的素描作品。一年后,她开始学习水彩和国画技法。陈仲濂发现这个学生虽然起点低,但学习态度认真,进步很快。 1999年,学画三年的陈翠菊参加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举办的书画比赛,她的国画作品《山村晨曦》获得三等奖。这是她人生中第一个正式奖项,也坚定了她继续走这条路的决心。 随后几年,陈翠菊的作品陆续在省内外展出。2001年,她的工笔画《荷塘月色》入选全国青年美展。2003年,作品《故乡情》在中韩文化交流展中获得优秀奖。 2004年,陈翠菊通过考试获得了浙江省书画家协会颁发的高级书画师资格证书。从一个濒死的打工妹,到能够靠画笔谋生的艺术工作者,她用了近十年时间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功成名就后的陈翠菊没有忘记恩情,2005年春节前,她专程回到东莞,找到了当年救助过她的医护人员和何亚胜师傅。在医院里,她向每一位当年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深深鞠躬致谢。 何亚胜师傅见到她时很激动:"当时就是职业本能,没想到真的救了一条命。看到你现在这么有出息,我们都很高兴。"护士长李梅花拉着陈翠菊的手说:"能看到你健康快乐地生活,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如今,陈翠菊在金华开办了自己的画室,一边创作一边教学生。她经常说:"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大家给的,所以我要用这条命去帮助更多的人。" 陈翠菊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但她自己更愿意把重点放在那些帮助过她的普通人身上。正是何亚胜的职业敏感、医护团队的不离不弃、陈仲濂老师的无私传艺,才有了她今天的成就。 从鬼门关走一遭到成为书画师,陈翠菊用亲身经历证明了一个道理:人生最宝贵的不是避免跌倒,而是在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勇气,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那些愿意伸出援手的善良人们。 主要信源:(婺城新闻网——陈翠菊:凤凰涅槃改写人生) YK0716
“说真的,要是没2014年那档事,东莞说不定早就是一线城市了。自那之后,东莞
【10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