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中,陶慧敏表示在拍摄《红楼梦》电影版时,由于每天的薪酬只有几块钱,演员们决定集体罢工,总导演谢铁骊知道后皱了皱眉头,说出了一番对他们未来的演绎生涯影响很大的话语。 陶慧敏,1966年出生在浙江温州瑞安,家里条件普通,但她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身上有股子天生的艺术劲儿。17岁那年,她考进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靠着细腻的表演和清秀的模样,很快在团里站稳了脚跟。她的越剧演出总能抓住观众的心,唱腔婉转,身段优雅,舞台上那份灵气让人印象深刻。1986年,20岁的她接到一通电话,导演谢铁骊亲自邀请她出演电影版《红楼梦》的林黛玉。这可是个大项目,改编自曹雪芹的经典名著,计划拍成六部八集,总时长超过12小时,堪称中国电影史上的一大壮举。 接到邀请时,陶慧敏心里直打鼓。她知道《红楼梦》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分量,林黛玉这个角色更是家喻户晓,演不好怕是要被骂得狗血淋头。她在越剧团演过不少角色,但电影完全是另一回事,镜头前的表演她一点经验都没有。谢铁骊的鼓励让她下定决心,朋友们也劝她别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最终,她咬牙接下了角色,带着忐忑和期待走进剧组。 剧组开拍前组织了三个月的培训,专门请来红学专家给演员们上课,从人物性格到礼仪细节,再到饮食习惯和服装搭配,事无巨细。陶慧敏面对的演员阵容让她压力倍增,刘晓庆演王熙凤,赵丽蓉演刘姥姥,夏菁演贾宝玉,全是响当当的名字。她自己是个慢热型,学东西比别人慢半拍,别人听一遍就能记住的知识点,她得反复啃好几遍。培训期间,她每天晚上都在宿舍挑灯夜战,笔记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谢铁骊有次巡查宿舍,看到她还在埋头苦读,笑着说她的灯总是最后一个灭。这份认真让她在片场大放异彩,她演的林黛玉清冷中带着哀愁,温柔又不失灵气,红学专家都夸她抓住了角色的魂儿。 电影版《红楼梦》拍摄长达三年,从1986年到1989年,耗资2200万元,几乎是谢铁骊的全部身家。演员们的薪酬却低得可怜,每天只有几块钱,食堂一顿饭就要花掉两块,算下来几乎没剩下什么。年轻演员们大多二十出头,血气方刚,觉得这待遇实在寒酸。私下里一合计,他们决定用罢演来逼剧组涨工资。陶慧敏作为林黛玉的扮演者,身份特殊,虽然她对罢工有点犹豫,但架不住大家的推举,被选为领头人。 罢工那天,片场冷冷清清,演员们集体缺席。副导演和执行导演挨个去宿舍催人,但没人搭理。消息传到谢铁骊耳朵里,他亲自出马,找到演员们。他的态度不怒自威,语气却很平静,说这部戏是难得的机会,能参与其中是福分,拍电影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艺术,为了给后人留下一部经典。他还点名陶慧敏,提醒她作为主角应该明白这份责任。他的话掷地有声,演员们听完都有些羞愧,很快收拾东西回了片场。 这场风波没让薪酬上涨,但剧组在伙食上做了调整。以前食堂的饭菜简单得不行,常常是素菜配白饭,偶尔有点荤腥还得抢。罢工后,饭菜质量明显提高,荤菜多了,营养也跟得上,确保演员们在高强度拍摄中不至于饿肚子。这件事让陶慧敏他们明白,拍戏不只是为了钱,谢铁骊的话更让他们重新思考演员这份职业的意义。 电影版《红楼梦》1989年上映,六部八集总共735分钟,场景精美,服装考究,音乐动听,剧情紧凑,人物刻画细腻,拿下了第十届金鸡奖的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美术和最佳服装设计奖。观众对影片评价很高,但也有些吐槽,比如刘晓庆、赵丽蓉这些熟面孔让人有点出戏,贾宝玉由女演员夏菁反串也显得不够自然。不过,整体来看,这部电影和1987年的央视版《红楼梦》各有千秋,都成了难以超越的经典。 陶慧敏凭借林黛玉一角一炮而红,她的表演被观众记住,也为她打开了影视圈的大门。她没因为成名就飘起来,而是脚踏实地接了不少戏,像《杨乃武与小白菜》《人民的名义》这样的作品,都能看到她扎实的演技。她始终记得谢铁骊那番话,把艺术放在第一位,对表演保持着纯粹的热爱。她的职业生涯稳步向前,至今仍是观众心中的“林黛玉”。 谢铁骊为这部电影倾注了五年心血,从筹备到上映,展现了他对电影艺术的执着。他后来又拍了《海瑞》《知音》等作品,每一部都带着他的独特风格。2015年,他去世,享年89岁,但他留下的电影遗产和对后辈的教诲,依然在影响着中国电影人。陶慧敏每次提起《红楼梦》的拍摄经历,都会说到谢铁骊那皱眉的一瞬和那番话,称那是她演艺生涯的起点,也是她一生的财富。
访谈中,陶慧敏表示在拍摄《红楼梦》电影版时,由于每天的薪酬只有几块钱,演员们决定
杰彦评娱乐
2025-07-09 15:34:27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