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甘肃剿匪行动中,一名女匪首被俘。当战士们将她押进团部时,她主动要求交代身份,从袖口磨出的补丁里取出半块褪色的红布条,上面歪斜的缝线证明了她的身份——她曾是红四方面军的排长,名叫吴珍子。
1936年,吴珍子在红军西征途中与大部队失联。她在山口突围时背负两名伤员,精疲力竭后被“民团”俘虏,卖到一个土匪山寨,成了寨主的“战利品”。尽管被软禁,但她从未放弃抵抗。她利用自己对地形的熟悉,引导土匪绕开村落,将目标转向空置的运输点,甚至偷偷留下粮食,提醒村民转移。
1949年底,解放军挺进祁连地区,吴珍子趁乱与侦查兵接触,被当作“俘虏”押下山。进入部队后,她递交了自己绘制的地图和藏品,交代了过去14年的经历。她的红军身份最终得到确认,但组织没有公开她的过往,而是安排她进入兰州军区医院,成为一名军医培训人员。
在医院里,吴珍子的表现远超所有人预期。她从不迟到早退,主动为重伤员缝合包扎,甚至在药材短缺时自行配置替代草药配方。她从未提出晋升或调离,节假日也常留守岗位。1953年,军区评优时,有人提议为她申报个人三等功,她却坚决拒绝,只愿保留“支前护士”称号。
直到调离那年,整座分部医院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她是普通退伍转业女兵。没人知道她为何从不穿新军装,总喜欢用旧布缝补医护服袖口。后来整理医疗室时,有人发现她抽屉里的一张小纸条,上面只写了一行字:“身份可误,立场不能错。”
吴珍子的一生没有重回战场,也没有高调归队,她用14年在敌营的孤身坚守换来了组织的重新接纳,又用余生在病床前无声付出,完成了她所认为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