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皮定均看上了女干部张烽,让县长去说媒,张烽听了县长的意图,拒绝说:“

优优谈过去 2025-07-08 14:38:11

1940年,皮定均看上了女干部张烽,让县长去说媒,张烽听了县长的意图,拒绝说:“现在不愿意恋爱,目前还是要以党校学习为重,希望皮定均以后不要再提了!”[凝视]   太行山的1940年春天,一次干部会议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28岁的八路军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皮定均在会上见到了正在汇报工作的彰北县妇救会主任张烽。这个18岁的姑娘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张烽此时已是太行根据地小有名气的女干部,13岁参加儿童团,15岁组织妇女转运粮食,17岁就担任县妇救会主任。她的工作能力在当地有口皆碑。 皮定均让第五专署县长胡广恩去说媒,结果被正在太行区委党校学习的张烽婉拒了,她通过组织回复说当前以学习革命理论为首要任务。这个回应非但没有让皮定均退缩,反而激发了他的决心。 皮定均开始了自己的“攻势”,他特意换上洗得发白的军装,带着两斤托人从敌占区弄来的红糖去党校“偶遇”张烽。没想到张烽当场把红糖分给了怀孕的女同学,说革命同志有困难应该互相帮助。 真正的转机发生在1942年5月的反扫荡作战中,张烽带领群众转移时遭遇日军,危急时刻皮定均率部赶到解围。战斗中他左臂中弹,依然坚持指挥到最后。 张烽去野战医院探望时,看到皮定均正用受伤的右手写战斗总结,渗血的纱布把纸张都染红了。这个画面让她对这个军人产生了全新的认识。 皮定均的求爱方式很独特,他把写给张烽的信夹在军分区文件里,内容都是战况汇报和工作讨论。每封信的结尾都会写上“请张烽同志指正”。 1943年农历七夕,这对革命恋人在河北涉县弹音村举办了简朴的婚礼,129师政治部副主任宋任穷送来半口袋小米作贺礼,刘伯承夫人汪荣华连夜缝制了床被面。 婚后的生活充满了分离与重聚,1944年皮定均被任命为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司令员,这次分别长达11个月。张烽在回忆中写道,临别前丈夫把两人合种的枣树苗移栽到窗前,说等树结果时就能团圆。 最严峻的考验是1946年的中原突围,皮定均率领7000人的部队掩护主力转移,要面对22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当时已怀孕八个月的张烽坚决要求留下来一起战斗,最终被组织强行安排转移。 张烽剪掉长发扮成农妇,靠吃野果穿越封锁线,在山东解放区生下了长子皮国宏。夫妻二人在战火中失散近一年,直到1947年才重新团聚。 新中国成立后,这对革命伴侣依然保持着战争年代的简朴作风,1955年授衔前夕,张烽主动把符合条件的小姑子从评衔名单上划掉,认为应该把机会留给更需要的同志。 三年困难时期,担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的皮定均主动取消首长灶,改吃大锅菜,张烽带着孩子们开荒种红薯,收获后全部分给基层连队的战士们。 1976年7月7日,皮定均在福建指挥军事演习时因直升机失事不幸殉职,噩耗传来,张烽几乎昏厥过去。整理遗物时,人们发现将军的作战笔记本里夹着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写着“有你在,就是家”。 如今在福州三山陵园的将军墓前,经常能看到白发苍苍的张烽带着子女们来祭扫,墓碑前总是摆着一碗太行山的小米粥,那是他们相识时最朴素的食物。 从太行山的烽火岁月到和平年代的相濡以沫,这段持续36年的革命爱情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他们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什么叫做同甘共苦,什么叫做生死相依。 这不仅是一段个人的爱情故事,更是那个时代无数革命者的缩影,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们选择了信仰,选择了责任,也选择了彼此。正是这样的选择,才有了今天的和平与幸福。   信源: 中红网--特稿:伉俪情深——皮定均与张烽的爱情故事(组图)、中央档案馆J-1943-127号、解放军档案馆ZY-1976-45号、《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刘伯承军事文选》《李先念传》、《解放日报》1943年8月5日第3版《太行区七夕新风尚》

0 阅读:249

猜你喜欢

优优谈过去

优优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