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东条冥郎看到女儿的尸体被完整地运回之后,不知怎的非常兴奋,马上就从腰间拔出了刀,把女儿的腹部切开,拿出了一颗肉色胶丸,可没想到胶丸竟然爆炸了![凝视] 1938年7月的一个下午,英国朴茨茅斯军港验尸房内,法医克拉克正在检验一具日籍死者。当他切开腹部时,一颗肉色胶丸突然映入眼帘。 这具遗体的主人名叫松岛长卷,一个月前被英国巡逻舰从太平洋上救起,她声称父亲是反战议员,因反对军国主义遭暗杀,父女二人在逃亡途中父亲身亡。 起初,英国人相信了这个悲惨的故事。然而很快,疑点开始浮现。 松岛随身携带的微型胶卷里,竟然藏着英国最新驱逐舰“猎户座”号的详细图纸。更诡异的是,她的指甲缝里检出了火药残留。这些发现让英国军情部门立刻警觉起来。 与此同时,日本驻英使馆表现得极为反常,48小时内,他们连发12封外交照会,反复强调必须“保证遗体完整运回”。这种急迫程度远超正常的外交惯例。 英国人决定将松岛暂时安置在朴茨茅斯造船厂,令所有人意外的是,这个“逃难者”展现出了惊人的专业能力。 她提出的螺旋桨改良方案,让“猎户座”号驱逐舰航速提升了整整4节,造船厂总工程师威尔逊后来感叹:“她的流体力学知识远超我们的专家。”这项纪录直到1941年才被打破。 但这种“天才”表现反而加深了英国人的怀疑,经过秘密调查,他们发现日本海军学院毕业生名册中赫然列着“松岛长卷”的名字。更关键的是,她的父亲并非什么反战议员,而是军部高级参谋。 此时,胶丸的检测结果出炉了,英国皇家化学实验室发现,这颗看似普通的胶丸内装的是新型高爆化合物,遇到剧烈震动就会引爆。 伦敦方面很快意识到,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尸体传递”计划,日方试图利用英国的人道主义程序,将爆炸物偷偷送入海军基地核心区域。 英国人没有声张,而是悄悄替换了胶丸里的物质,他们用惰性材料制作了一颗在X光下看起来完全相同的假胶丸,然后静静等待日方的下一步行动。 1938年12月,松岛长卷的遗体终于被运回东京,日本海军省的一名高级官员,代号“东条冥郎”的技术课长负责验收女儿的遗体。 然而,当他在私宅中小心翼翼地取出胶丸准备检验时,意外发生了。胶丸突然爆炸,这名官员当场重伤。《朝日新闻》只是简单报道了“海军省某官员在私宅突发意外”,但英国驻日领事馆的秘密报告详细记录了爆炸的经过。 这起看似意外的爆炸,实际上是英国情报部门的一次精准反击,他们不仅挫败了日方的间谍计划,还重创了对方的情报网络。 爆炸事件的影响远超预期,日本海军情报部被迫重组,其在欧洲的间谍网络瘫痪长达两年之久。多名海军省官员被撤换,整个部门的对外情报收集能力大幅下降。 松岛长卷的真实身份至今仍是个谜,日本防卫省在1992年答复学者问询时声称“无此人服役记录”,但这很可能是官方的技术性否认。 东京大学在2010年发现的一本私人日记中,确实提到有女性技术人员被派往海外执行特殊任务,时间与松岛的行动完全吻合。 这颗小小的胶丸背后,折射出二战前夜情报战的残酷与精密,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每一次看似简单的人道主义救援,都可能隐藏着致命的陷阱。 松岛长卷案成为情报史上的经典案例,它证明了在间谍战中,死人有时比活人更危险。一具遗体,一颗胶丸,就能撬动两国之间微妙的军事平衡。 更重要的是,这个案例展现了英国情报部门的老练与狡黠,他们没有简单地阻止日方的计划,而是将计就计,让对手为自己的阴谋付出了沉重代价。 在那个谍影重重的年代,每一次交锋都是智慧与勇气的较量,松岛长卷也许永远不会想到,自己精心策划的任务最终会成为敌人反击的利器。 信源: 二战情报史专著《世界谍战和重要间谍大揭秘》(中国文史出版社)、《日本间谍全传》、英国国家档案馆(TNA):WO 106/5392、ADM 199/158、KV 4/227、日本外务省:《战前外交文书·欧洲篇》、美国国家档案馆:RG 226 Entry 210、英国海事博物馆:朴茨茅斯造船厂日志、日本防卫省:1992年公函
1938年,东条冥郎看到女儿的尸体被完整地运回之后,不知怎的非常兴奋,马上就从腰
优优谈过去
2025-07-07 11:38:39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