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村中的一位老人去世,去世的原因实在令人唏嘘不已,甚至有点心酸! 发现老王头
钟旭尧阿
2025-07-05 12:43:07
今天村中的一位老人去世,去世的原因实在令人唏嘘不已,甚至有点心酸!
发现老王头没气的是村口杂货铺的李婶。凌晨五点多,她裹着军大衣去开卷闸门,看见老王头蜷缩在铺子台阶下的草堆里,像片被霜打蔫的枯叶子。前一晚下过雨,草堆湿乎乎的,老人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能拧出水来,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干硬馒头。
"头天傍晚还跟我讨过酱油呢。"李婶搓着发红的手,声音发颤,"说孙子放暑假要回来,想蒸点肉包子。"
老王头的孙子小远,是村里为数不多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每次提起孙子,老人脸上的皱纹都会舒展开,像晒在院里的玉米皮,干硬却透着亮。去年冬天小远回来,穿了件崭新的羽绒服,老王头见人就说:"孙子给买的,三百多呢。"后来才有人看见,老人把自己那件打了补丁的旧棉袄翻出来,连夜拆了重做,里面塞的新棉絮,是揣着攒了半年的零钱,走了二十里山路去镇上供销社买的。
村里人七手八脚把老王头抬回家时,西厢房的门还锁着。那是小远的房间,老王头总说要保持原样,等孙子回来住。村长找了半天才在窗台上摸出钥匙,打开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墙上贴着小远初中得的三好学生奖状,桌角摆着个掉了漆的储蓄罐,罐口塞着几张皱巴巴的五角纸币。
"怪了,"帮忙收拾的二柱子突然叫出声,"这床底下怎么有这么多空酒瓶?"
掀开褪色的花床单,床底下堆着十几个啤酒瓶,标签都被水泡得发涨。村里人都知道,老王头一辈子滴酒不沾,年轻时候跟人打赌喝了口米酒,当场醉得摔进猪圈,从此再没碰过酒。
正乱着,院门口传来刹车声。小远背着双肩包站在门口,脸色苍白,身后跟着个穿西装的陌生男人。"我爷呢?"他声音发紧,目光扫过院里的人群,突然腿一软,差点跪在地上。
陌生男人是小远的辅导员张老师。他把村长拉到一边,掏出手机点开转账记录:"这半年王大爷给小远转了八次钱,每次都是五千。上周小远突然请假说爷爷病重,我们才发现不对劲——他这学期根本没住宿舍,一直在校外打三份工,说要给爷爷凑钱治病。"
人群里顿时炸开了锅。上个月村医来给老王头量血压,说老人心脏不太好,让少干活多休息。当时老王头还拍着胸脯笑:"我壮实着呢,等孙子毕业就享福了。"谁也没留意,他弯腰拾柴火时,手总往胸口捂,咳嗽声也一天比一天重。
小远抱着老王头的遗像蹲在地上,肩膀抖得像风中的玉米杆。"我爷说他在村里帮人看果园,一个月能挣三千。"他哽咽着,从兜里掏出张皱巴巴的诊断书,"其实他三个月前就查出冠心病了,医生说要搭桥,他偷偷把病历藏起来......"
二柱子突然想起什么,一拍大腿冲进厨房。灶台上的酱油瓶还敞着口,旁边放着个豁了口的粗瓷碗,碗底沉着几粒没化的盐。蒸笼里的包子早就凉透了,皮硬得像石头,里面的肉馅少得可怜,混着不少萝卜碎。
"难怪......"李婶抹着眼泪,"前阵子总见他在菜地里挖野菜,说自己爱吃。我还让他别这么省,他说给孙子攒学费呢。"
张老师叹了口气,从公文包里拿出个笔记本,是从老王头枕头底下找到的。纸页泛黄,字迹歪歪扭扭,记着些零碎的账:"卖废品,12元""帮老刘家摘棉花,25元""给小远买习题册,38元"。最后一页写着:"7月5日,小远回家,买肉1斤,面粉5斤,酱油1瓶。"日期旁边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
小远颤抖着翻开笔记本,突然从夹层里掉出张医院缴费单。日期是三天前,金额栏写着"2000元",收费项目是"心脏彩超"。背面有行铅笔字,被泪水晕得模糊不清:"医生说能撑到小远回来,够了。"
这时有人发现,老王头贴身穿的秋衣里缝着个布包,拆开是张银行卡和一张纸条。卡上的余额显示"125.6元",纸条上写着:"小远,爷没本事,这钱你留着买课本。冰箱顶上有你爱吃的柿饼,去年晒的,甜着呢。"
后半夜下起了雨,村里人都没睡。二柱子蹲在院门口抽烟,看见小远跪在灵前,把那些空酒瓶一个个摆在地上。"这些都是我去年带回来的,"小远摸着酒瓶上的标签,声音哑得像砂纸,"我说同学聚会喝剩下的,让他卖废品。其实是我跟人学坏了,在外面喝酒打游戏......"
雨越下越大,打在窗棂上噼啪作响。李婶端来碗热粥,看见小远正把那张医院缴费单小心翼翼地放进笔记本,突然发现老人最后那页日记的笑脸旁边,还有个极小的字——"疼"。
出殡那天放晴了,小远穿着老王头那件改过的旧棉袄,跪在灵前磕了三个头。起棺时,他突然从怀里掏出个东西,轻轻放在棺材里——是那个掉了漆的储蓄罐,里面塞满了崭新的一元硬币,叮当作响,像老人每次给孙子零花钱时,从裤兜里摸出硬币的声音。
送葬的队伍走过村口杂货铺,李婶望着墙上挂着的酱油瓶,突然想起老王头讨酱油那天,非要多给五毛钱:"我孙子爱吃甜口,多搁点糖。"现在才明白,老人哪是要给孙子做包子,他那空荡荡的冰箱里,除了半袋冻硬的玉米面,什么都没有。
0
阅读: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