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面对那些质疑毛主席的声音,79岁的黄克诚将军愤怒的说:如果有人硬要说

如梦菲记 2025-07-04 16:22:09

1981年,面对那些质疑毛主席的声音,79岁的黄克诚将军愤怒的说:如果有人硬要说任何别人比毛主席更高明、功劳更大,那就只能是对历史开玩笑!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1年,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思想空前活跃,过去一些禁忌的话题开始被讨论,关于毛主席的评价也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部分人开始质疑毛主席的决策,甚至试图将他在党和国家历史上的地位重新定义,就在这种风气逐渐蔓延的时期,一位老将军在一次中央会议上站出来,掷地有声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他就是黄克诚,时年79岁,身体虚弱,视力严重衰退,但他的声音异常坚定,他说:“如果有人硬要说任何别人比毛主席更高明、功劳更大,那就只能是对历史开玩笑,”   这不是一句随口而出的愤怒之语,而是黄克诚将军在几十年革命生涯中对毛主席领导的深刻体悟,他从青年时期起就追随共产党,参与无数次重要战役,在艰难环境中坚持理想。   他早年在湖南参加革命,见到过毛主席带领战士深入农村,与群众一同开展斗争,那时候部队缺粮缺药,战士伤亡惨重,面对这些困难,毛主席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提出从农村建立根据地,逐步壮大力量。   这种战略思路在当时几乎无人认同,但毛主席坚持执行,最终建立起井冈山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起点,黄克诚亲身参与了这些过程,深知这个决策的非凡意义。   黄克诚一生为党和人民奔走,几经沉浮,始终不改初心,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重要职务,多次率部作战,表现出坚定的战斗意志。   抗战胜利后,他带领部队迅速进入东北,抢占战略先机,为后续解放战争提供了关键支持。   在东北他处理军纪严明,发现敌人留下的大量物资并未私用,而是立即上报,这些细节体现出他对纪律的尊重和对党的忠诚。   1959年庐山会议前夕,黄克诚明知会议上可能出现政治风险,但他仍选择发言支持彭德怀,批评当时经济工作中的浮夸作风,他不畏压力,提出应当实事求是,反对盲目追求高指标。   由于他的直言,他被撤职并下放劳动,直到十几年后才被重新启用,这段经历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坚持正确立场的信念,他常说,真正的共产党人不能只在顺境中发声,也要在关键时刻站出来。   1978年黄克诚重新进入中央工作体系,担任中纪委常务书记,在新的岗位上,他承担起为许多老干部平反的重任,他不讲私情,严格按照政策办事。   他认为,不能因为个人交情影响组织决定,结论必须建立在事实基础上,很多被冤屈的老同志恢复名誉后上门感谢他,他只是平静地说,这是组织的结论,不必感谢他个人。   进入80年代,否定毛主席的声音逐渐增多,有的说毛主席的思想已经落伍,有的把国家发展中的困难归咎于毛主席的决策。   黄克诚对此保持警觉,他认为这些声音缺乏历史的基本尊重,他曾向身边工作人员表达担忧,说不能任由这样的言论扩散,如果放任不管,后果会影响到党的根基。   1981年,在一次重要的中央会议上,黄克诚挺身而出,当场表达了他对毛主席历史地位的坚定态度,他强调,没有毛主席的战略眼光和组织能力,中国革命无法取得成功。   他提到毛主席在当年极其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做出了一系列关键决策,包括农村包围城市、建立革命根据地、坚持抗战统一战线等,这些都不是事后诸葛亮可以轻易否定的。   尤其是在长征时期,红军面临生死关头,是毛主席在遵义会议后重新掌握军权,才带领队伍摆脱危机,成功完成战略转移。   黄克诚当众发言时虽已年近八十,身体状况不佳,但他的语言清晰有力,语气坚定,他没有过多使用修辞,只是平实地讲述他所经历和见证的一切。   他相信人民不会忘记毛主席的贡献,也相信历史最终会还毛主席一个公正评价。   这番讲话使很多与会者深思,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极端否定毛主席的倾向,黄克诚以实际行动证明,忠诚并不等于盲从,而是基于历史事实的理性坚守。   他用一生的经历说明,真正的信仰并不因环境变化而动摇,他的这次发言,虽未大张旗鼓,但却在那个关键时刻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   黄克诚晚年仍保持朴素生活,工作之余常用步行或骑车出行,他不讲排场,也从未因功勋而自傲,他对年轻干部强调,不能忘记过去的艰苦岁月,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黄克诚去世后,他关于毛主席的一席话仍被许多人引用,这不仅是对一位伟人最朴素的敬意,也是对历史最庄重的守护。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毛主席即使不被理解,也永远不会被全盘否定!——中红网

0 阅读:81

猜你喜欢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