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抗战时,马辉之带队刚进村,就陷入敌人四面埋伏的包围之中。敌人的攻击十分猛烈,400余人牺牲了,全军覆灭关头,马辉之仍在拼命突击。 1940年深秋的冀中平原寒风刺骨。 时任中共冀热察区党委书记的马辉之带着干部小队深入涞水车厂。 这支队伍约五百人趁着夜色急行军。天蒙蒙亮到达大后台村准备休整。村里狗吠声突然停了。远方传来闷雷似的炮响。 子弹雨点般扫过村口时。战士们才发现落入重围。日军调集重炮把土坯房炸成碎渣。 碗口粗的树干被机枪削得七零八落。牲口哀鸣着倒在血泊里。马辉之抓起望远镜爬上断墙。 黑压压的敌人像潮水般涌来。 突围命令在硝烟中下达。团参谋长领着尖刀排扑向东南角。 十几条步枪硬撕开道口子。可惜后续驮着补给的后勤队慢了半拍。 鬼子用迫击炮封死退路。冲锋的战士被压回村中。这才知道参谋长早已中弹阵亡。 政治处主任带着残兵转向北面突围。两百多米长的战壕沟成了死亡陷阱。 四百多人挤在狭窄土沟里。子弹带着啸叫钻进人体。连长胸前炸开血花还在吼冲锋。 壕沟里活着的只剩百来人。战马全倒在血泊中抽搐。 鬼子明晃晃的刺刀越逼越近。土黄色军服晃得人眼晕。 马辉之扯开染血的军装领口。把密码本按进烧文件的火堆。他和葛琛架起重伤的连长。二十多人突然从壕沟东侧跃出。驳壳枪弹泼水般扫向敌群。 趁着手榴弹炸起的烟墙。这群血人疯跑过收割后的苞米地。 回头时看见郝立本举着空枪托扑向日军。等躲进小村庄清点人数。 只剩满身血痂的二十余人。断了鞋带的连长赤脚踏着冰碴。雪地上留下猩红的脚印。 观察哨突然扯住马辉之衣袖。村外百米有日军机枪阵地。炮兵正在调整迫击炮仰角。 东边小庙伪军的吆喝声清晰可闻。马辉之抓过三八大盖推弹上膛。战士们齐刷刷把最后的手榴弹摆在面前。 枪声忽然在小庙后炸响。伪军抱头鼠窜时。二十多条身影冲进坟地柏树林。树干挡下追兵的子弹。收容的百姓队伍走出三里地。马辉之突然勒住缰绳。众人沉默着调转方向。 重回大后台已是三天后。小庙台阶躺着五具遗体。有个小战士手指还扣着扳机。 壕沟里四百多烈士冻成冰塑。血水在寒冬结成暗红的琥珀。马辉之摘下破洞的棉军帽。雪粒落在他花白的鬓角上。 很多年后北京医院的病床前。九旬老人总盯着西边的窗户。女儿马晓力记着父亲临终交代。 1994年4月那个清早。她把轮椅转向香山方向。老人对着天际线深深鞠躬。 信息来源: 《中国共产党历史人物传·马辉之卷》《冀热察抗战纪实》 《人民日报》1994年4月30日第4版刊载的《马辉之同志逝世》 《革命遗址保护工作简报》
1942年,日军半夜将八路军包围,大家正商讨突围方案时,教导员竟说:“我建议投降
【7评论】【3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