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0年,唐胜宗在被朱元璋赐死前,心有不甘的问朱元璋:“我从18岁开始跟着你,对你忠心耿耿,为何会落得这样的结局,我到底犯了什么罪?” 这位巢湖水师出身的猛将,22岁就因战功封侯,他曾在鄱阳湖大战中救过朱元璋,洪武三年获赐“免死铁券”。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重提胡惟庸案,胡惟庸虽已伏诛十年,但朱元璋仍以“谋逆”罪名扩大株连范围。李善长等21位开国元勋被指为“胡党”,77岁的太师李善长全家七十余口遭处决。 一个个曾经的功臣,陆仲亨、费聚、赵庸等开国侯爵相继被捕,昔日的战友成了阶下囚。 当唐胜宗在狱中高举铁券时,朱元璋只是冷笑:“尔从胡惟庸逆,尚欲求生乎?”唐胜宗在狱中拒不认罪,并质问:“臣何罪?” 唐胜宗的名字是后来添加的,与其他涉案人员供词存在明显矛盾,这说明所谓的“胡党”名单并非铁证如山。 唐胜宗临刑前与狱卒饮酒,并提及当年洪都之战,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围城八十五日,唐胜宗等人三千死守城墙。 朱元璋的逻辑很简单,你们帮我打天下时有用,现在天下稳定了,留着你们反而是隐患。 洪武二十三年后,六部尚书平均任期降至1.7年,官员更替频繁。许多人“旦入朝,夕已陷法”,政治生态彻底改变。 唐胜宗死后,其子唐敬被发配云南,直到朱棣夺位后才获平反。 翻看现存的明代功臣画像,那些身着蟒袍的威严形象背后,隐藏着残酷的政治现实。据故宫博物院研究,这些画像多绘于生前,死后多遭追削。 朱元璋建立的这套政治体系,让皇权获得了绝对控制,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开国功臣集团的消失,让明朝失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从唐胜宗的悲剧可以看出,即使是“免死铁券”,在专制君主面前也只是一张纸。历史告诉我们,制度的约束力往往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强。 这场持续数年的政治清洗,最终以朱元璋的胜利告终。但历史的代价是沉重的,那些曾经为大明江山抛头颅洒热血的功臣,最终没有得到应有的善终。[666] 信源: 《明史》 《明太祖实录》 《明史·唐胜宗传》 《明史·刑法志》
1390年,唐胜宗在被朱元璋赐死前,心有不甘的问朱元璋:“我从18岁开始跟着你,
啸鹰评论
2025-07-04 03:13:24
0
阅读: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