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著名作家老舍被妻子告发,很快被一群人带走。到了傍晚,他满身伤痕,拖着疲惫的身体一瘸一拐回到家门口。他敲了半天门,里面却一点动静都没有。夜色中,老舍独自陷入沉思,最终在绝望中走向湖边,纵身跃入。
老舍本名叫舒庆春,1899年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的旗人家庭。他小时候家里穷,父亲在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时死了,母亲靠给人做针线活养活一家人。
生活虽然苦,舒庆春从小就聪明,读书很用功。后来他考上了北京师范学校,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上了读书和教书的路。年轻时的他,吃过不少苦,也养成了踏实又内向的性格。
1924年,舒庆春去了英国,在伦敦大学教中文。那几年,他开始试着写小说,用的笔名是老舍。他的第一批作品,比如《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曰》,讲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语言简单,带点幽默,里面还带着对社会问题的批评。
读者很喜欢他的风格,他在英国就有了名气。回国后,他的创作更上一层楼。1936年,他写出了《骆驼祥子》,讲一个北京拉车夫从满怀希望到彻底绝望的故事。
这本书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后来抗战爆发,他加入了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写出了《四世同堂》,讲北京老百姓在日本占领下的苦日子。新中国成立后,他写了《龙须沟》和《茶馆》,这些作品都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很多人看了都觉得亲切。
老舍的婚姻生活看着还行,其实也有不少问题。他和胡絜青结婚后,生了四个孩子。胡絜青是个知识分子,性格坚强,但她和老舍的性格不太合得来。
时间长了,两个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后来,老舍在工作上和一个叫赵清阁的编辑走得很近,俩人因为工作经常见面,慢慢有了感情。这事在文艺圈里传开了,虽然没人公开说,但胡絜青心里一直不舒服。这件事在她心里憋了很多年,成了她和老舍之间的一道坎。
老舍一直觉得,写书不是为了自己,而是要为普通人说话。他的作品总想反映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帮他们说出心里的苦。他对自己要求特别高,经常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好,怕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他有时候会公开说,自己最近的作品没达到自己的期望。这种压力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他自己给自己的。他总觉得自己得为社会做点什么,哪怕身体不好,吐了好几次血,他还是咬牙坚持写。
1966年,全国的形势变得很乱,文艺界也跟着动荡。老舍刚被评为“人民艺术家”,本该是事业的高光时刻,但家里却出了大事。胡絜青把老舍和赵清阁的事举报给了单位。在那个年代,这种事被抓到就是大事。老舍很快被带走,挨了批斗,受了辱骂,还被打得满身是伤。
一个67岁的老人,就这么被折腾了一整天。晚上他被放回来,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回到家,敲了半天门,家里却没人给他开门。他站在门口,站了很久,门还是没开。
第二天早上,太平湖边发现了一具遗体,就是老舍。他选择用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多年来的压力一步步堆起来的。
他身体不好,精神上也早就累了。他想用自己的文字为社会做点事,但现实却让他一次次失望。他的作品里,人物的命运往往很悲惨,没想到他自己的结局也逃不过这种宿命。
老舍死后,很多人都在讨论他为什么走这条路。有人说他是被那个时代逼的,有人说家庭的矛盾把他推向了绝路,还有人说政治运动毁了一个本该受尊敬的作家。
不管怎么说,他的死让人觉得难受。他的作品却留了下来,像《骆驼祥子》里拉车夫的挣扎,《四世同堂》里老百姓的苦难,还有《茶馆》里时代的变化,这些故事都还在,读起来还是能让人感觉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平安
小学语文最能记住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