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中统特务头子叶秀峰把2700根金条交给儿子,叮嘱他带着这些宝贝逃到

品古观今呀 2025-05-23 10:10:22

1949年初,中统特务头子叶秀峰把2700根金条交给儿子,叮嘱他带着这些宝贝逃到台湾。谁知,命运开了个大玩笑,儿子搭乘的“太平轮”竟然沉了,带着金条一起葬身海底。叶秀峰听到这消息,眼前一黑,直接昏了过去。

1949年1月27日夜里,太平轮在舟山群岛海域撞上建元轮,船体破裂,九百多人只有三十几个被救起,叶秀峰的儿子叶诚章和2700根金条随船沉入海底。   消息传到叶秀峰耳中,他整个人瘫在椅子上,半天说不出话。   他这辈子算计无数,攒下巨额财富只为换个安稳的未来,可一夜之间,儿子没了,金条没了,他的心也空了。   几年后,叶秀峰住在台北郊区一间破旧的小屋里,靠卖手表和旧书维持生计。   曾经的中统局大人物,如今连路人都不愿多看他一眼,有人认出他,低声议论几句就走开,还有人远远绕着,怕沾上麻烦。   他每天傍晚去海边,坐在礁石上盯着海面,半天不动弹,有人说他想儿子,有人说他还在惦记那些金条,可海水从来没给过答案。   回想起来,叶秀峰年轻时完全是另一番模样。1933年,他刚从北洋大学毕业,凭着一腔热血和敏锐的头脑,破了桩伪造法币的大案。   那案子牵连甚广,闹得满城风雨,可他靠着细致的分析,把线索理得清清楚楚,帮着把主犯全抓了,那年他才二十出头,就被中统局看中,成了局里炙手可热的新人。   中统局是个复杂的地方,权力和利益交织,想往上爬,光靠本事远远不够,叶秀峰慢慢看清了这一点,开始拉拢亲信,培植自己的势力。   他从一个办案的技术骨干,变成了手握实权的人物,到了1940年代,他已经坐稳高位,管着情报、经费,还有一大群人。   权力越大,叶秀峰的心思也变了,他开始觉得,钱比什么都可靠,中统局管着不少机密资源,经费也多,但他申报的开支总比实际花的多,差额就进了自己口袋。   他还接手了战后一些日本企业的资产,表面上收归国有,实际上和企业里的中国代理人私下交易,让他们交钱换保护。这些企业每年都得给他送钱,才能继续做生意。   他还不满足。他把下属的伙食费砍了,福利也取消了,甚至把特工们的公共厨房改成了自己的专属厨房。   他的饭菜标准比军官还高,可底下的人连饱饭都吃不上,局里的人背地里骂他“铁公鸡”,说他从每笔钱里都要捞一把,还有人叫他“打捞局长”,嘲笑他眼里只有钱。   时间久了,叶秀峰的日子也不好过了,他原本拉拢了一帮亲信,可副手季源溥开始自立门户,笼络了更多人。   另一个亲信杨博清因为分赃不均,卷了一大笔钱跑去了国外,叶秀峰发现,身边能信任的人越来越少,可他还是放不下手里的财富,总觉得自己只要有钱,就能保住一切。   1948年底,国共内战打得国民党节节败退,叶秀峰知道大势已去,他把所有能动的钱都换成了2700根金条,打算带家人去台湾重新开始。   可他怕一起走目标太大,就先让儿子叶诚章带着金条坐太平轮去台湾打前站,太平轮是当时顶尖的船,速度快,船体结实,谁也没想到会出事。   命运偏偏不遂人愿,太平轮的沉没让叶秀峰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   他到了台湾,试着找老部下帮忙,想再谋个职位,可没人搭理他,他当年刻薄下属,贪得无厌,早让人生了怨恨,如今落魄了,那些人只会在背后笑话他。   叶秀峰本是个有本事的人,年轻时也想做点大事,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选择了向钱看齐。   他算计了一辈子,以为自己能掌控一切,可到头来,时代的大浪把他拍得粉碎。   个人的选择在历史的洪流面前,显得那么渺小,他坐在海边,望着那片吞没一切的海,或许终于明白,贪婪换来的,不是安全,而是无尽的空虚。

0 阅读:57

猜你喜欢

品古观今呀

品古观今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