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香港街头,有人发现一名衣衫褴褛的乞丐婆,竟是上海曾红极一时的艳星,当

品古观今吖 2025-05-09 11:12:24

1956年,香港街头,有人发现一名衣衫褴褛的乞丐婆,竟是上海曾红极一时的艳星,当时她可是无数上海男人的梦中情人。

然而,乞丐婆被人认出后却嚎啕大哭。

这个乞丐婆就是杨耐梅。

1904年,杨耐梅出生于上海,原名杨丽珠。父亲是一位大富商,出生在有钱人的家庭里,杨耐梅从小就受尽宠爱,也养成了她任性的脾气。

她的初中是在上海务本女中读的,当时的她相貌出众,成绩平平,喜欢唱歌跳舞,演讲演戏。

那时候杨耐梅经常跑到上海著名的大舞台去看文明戏,后来看的多了,她就认识了明星公司老板郑正秋,杨耐梅叫他郑叔叔。

父亲本来是准备送杨耐梅去美国留学的,但是她却想当王汉伦那样的明星。

因为此时,一部著名的电影《孤儿救祖记》上映了,观众席上的杨耐梅被女主演王汉伦深深地吸引了。

1923年,郑正秋准备拍摄一部叫《玉梨魂》的影片,剧中有个女配角叫筠倩,富家少女,美艳而骄纵。

当时导演张石川、徐琥找了许久没找到合适的演员,问郑正秋有没有人选。

郑正秋说:“不妨让杨耐梅试试。”

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杨耐梅就这样成了剧中人“梨娘”。

签合同的时候,杨耐梅小声对郑正秋说:“郑叔叔,请你为我保密,不要让我爸爸知道。”

杨耐梅的妈妈说:“孩子拍戏,她爸爸不支持我支持,请郑先生玉成。”

《玉梨魂》 上映后,反响热烈,杨耐梅将片中那位放荡风流的交际花演得淋漓尽致,丝毫没有初涉影坛者的做作造捏,大出风头,仿佛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

后来杨耐梅又主演了影片《诱婚》,仍然演出那种风流放荡的形象,此时的她才19岁。

杨耐梅在剧中是放荡的形象,在剧外也是个话题人物,当时杨耐梅有各种的花边新闻。

当时,杨耐梅的月薪是500大洋,除了日常开销剩下的钱是非常充裕的,但杨耐梅从小生长在富裕环境,经常一掷千金。

杨耐梅的本性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她以“奇女子”自居,为了博取眼球,挥霍无度,做了许多荒唐的事情,比如聚赌,抽大烟和开豪华宴会等。在当时,杨耐梅的发型衣服都是走在时尚前沿的。

然而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同时,杨耐梅却远离了家庭。因为他父亲不允许她当影视明星,认为这个职业不好。

可是杨耐梅喜欢演戏,为了避开父亲的管束,她不惜离家出走。

作为美貌出众的艳丽明星,杨耐梅的情感生活自然也丰富多彩,离家出走后,她在上海的一座二层小洋楼和比她大三岁的王吉亭,开启了同居生活。

没有父母的严格管束,杨耐梅的感情如同脱缰的野马,她和王吉亭度过了两年自由自在的生活。

可是,王吉亭也是个富家子弟,整日游手好闲,四处沾花惹草,没过多久,他们就分道扬镳了。

分手后,杨耐梅并没有过度伤心,而是无缝连接,没过多久她在拍摄《空谷兰》时,和当时的奶油小生朱飞走到了一起。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杨耐梅瓢了,再加上朱飞的挑拨,杨耐梅和明星公司的关系开始日益紧张,而她则在此时动了自己开办公司拍电影的念头。

可是办公司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大把的钱。

为了快速“致富”,杨耐梅于是应山东军阀张宗昌之请北上济南,而张宗昌为了博美人一笑当然是要什么给什么。

在济南没几天,杨耐梅就姚包鼓鼓的回去了。

然而当她有了自己的公司后,杨耐梅和朱飞仍不改本性,在拍摄电影期间大肆消费,摆下豪宴等行为,将他们所有的资金挥霍一空。

无奈之下,杨耐梅只有通过抵押房产、借高利贷来填补漏洞,勉强维持拍摄的进行。

这个时候的杨耐梅感觉力不从心,心里第一次有点后悔离家,想念父母了,可她哪有脸回去。

就在她心灰意冷的时候,有个年轻人来到片场告诉她所有的贷款全部还清了,她这才知道是父母向她支援了大笔资金,并且顺利完成了后期拍摄。

经过“大风大浪”的洗刷之后,杨耐梅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她也老大不小了,也该安稳了,于是接受了父母的意见,找一个老实的男人结婚。

这个“老实”男人叫陈君景,毕业于岭南大学后又赴美国深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此人风度翩翩,令杨耐梅一见倾心。陈君景也看上了杨耐梅的美貌。

1932年,两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婚后的杨耐梅“洗心革面”,收敛个性,做起了家庭主妇,两个人和谐幸福,很快就有了一个女儿。

但随着当时的战乱,经济也不景气,陈家生意失败一落千丈之时,他带着妻子女儿来到香港避难,原本过惯富裕生活的杨耐梅实在无法忍受逃难的日子,于是她和丈夫离婚了。

离婚后的杨耐梅没有存钱,也没有一技之长,很快就失去了生活来源,竟至沦落街头行乞。

当她被粉丝认出来后,却嚎啕大哭。

或许是心有不甘,或许是不好意思。

1957年,杨耐梅在台湾的女婿得知她的境况后,将她接往台湾定居,才让她有了安身之地。

1960年,杨耐梅去世。

萧伯纳说:生活中有两个悲剧,一个是欲望得不到满足,一个是欲望得到了满足。

杨耐梅的结局就属于后者。

只能说杨耐梅晚年能有此下场,完全是咎由自取。

0 阅读:44
品古观今吖

品古观今吖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