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清华教授叶公超迎娶北大校花,婚后非常恩爱,还生了一儿一女。可没想到叶公超跟堂妹好上了,妻子负气携子出走几十年。后来得知叶公超卧床不起,妻子却不看望他。
1904年,叶公超出生于江西九江,原籍广东番禺,父亲叶道绳曾任九江知府。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叶公超从小就爱读书,四岁那年,他就开始学习琴棋书画,或许他很有学习的天赋,学什么都能快速掌握要领,而且还会学得很好,由此也使他养成了自傲的性格。
可是在叶公超很小的时候父亲因病离世,之后叶公超开始跟随着自己的叔父生活。
由于天资聪颖,再加上受了良好的教育,13岁时,叶公超就以同等学力资格考入天津南开中学。16岁时,叶公超参加著名的“南开救国十人团”。
五四过后,家人怕他耽误学业,于第二年将他送往美国。
在美国读完高中、大学后,叶公超又转入英国剑桥大学玛地兰学院深造,并于1924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叶公超离开英国,在巴黎大学作短期研究。
1926年,叶公超回国,一开始他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兼任北京《英文日报》和《远东英文时报》编辑。
由于时局动荡,叶公超于1927年春天南下上海,担任暨南大学教授兼外文系主任,第二年又应胡适聘请,兼任中国公学西洋文学系教授。
1929年,叶公超去了北京担任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教授兼北京大学讲师。
叶公超虽然年轻,学问却大,让人不得不服。
他上课时十分注意仪表,梳得发亮的头发配上含在嘴里的烟斗,十足的绅士派头。再加上他授课时一口流利的英语,简直令学生流连忘返,下课后学生还簇拥着他。
在这些学生里,有一个女生吸引了叶公超的注意,她就是袁永熹。
袁永熹不但长得漂亮,而且综合实力还很强,而且还被称为燕京校花。
这样优秀的女生,任谁都会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叶公超老师也不例外。
在叶公超的追求下,袁永熹很快“沦陷”在他的温柔乡里,两人开启了师生恋。
等袁永熹毕业后,叶公超就和她结婚了。
两人婚后生活十分幸福,叶公超性格外向开朗,袁永熹性格内敛沉稳,完美的互补,成就了一段恩恩爱爱的婚姻,令人羡慕的神仙眷侣。
也许美好的婚姻,从一开始都是相同的,每个人都抱着最诚恳的态度走进了“围城”,可是当在“围城”里的时间渐长时,婚后的生活是由柴米油盐组成的,并不只是只有卿卿我我的小美好。
后来由于战争的缘故,夫妻二人任职的大学南迁至昆明合并西南联大,叶公超夫妻也跟随师生们进行了迁移,他们生活的各方面都远不如以前,可是袁永熹并没有怨言,但是叶公超却受不了了。
由于物资贫乏,使从未感受过饥饿的叶公超感到十分不满,他本来就有大男子主义,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原形毕露”。
袁永熹从学校毕业前是一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女人,却在与叶公超结婚后继续下地干活,还包揽了所有的家务,而且在缺衣少食的时候,她和叶公超专门在院里开辟一块菜地种菜,这样就可以实现吃菜自由了。
叶公超的老友吴宓经常到他家蹭饭,看着忙碌而又贤惠的袁永熹,他总是发自内心的夸她是一个能干的完美妻子。
有一次,吴宓又去叶公超家蹭饭,袁永熹把家里能做的好吃的都端上了桌,然而叶公超因为饭菜不合胃口而大发脾气,而且还把送进嘴里的菜吐了出去,并重重地将筷子拍在桌上。
当时场面很是尴尬,此时的吴宓站出来打圆场,但当他看到叶公超面色暴怒一直没有缓和后,只得自知无趣地打声招呼逃离了现场。
等客人走后,袁永熹才一字一顿地说:“作为主妇,饭菜不合胃口,我有责任。但是,你当着客人的面发脾气,也是不合适的。”
袁永熹虽然受得了叶公超的脾气,但是受不了他的花心。
抗日战争爆发,叶公超为了保护妻子儿女的安全,将他们送往了国外。
可是就在袁永熹离开不久后,叶公超和堂妹叶崇范走到了一起,
当时叶家珍藏的文物被日本人觊觎,而叶公超做主私藏了文物,导致他被日本人抓住严刑拷打。在营救叶公超的过程中,他和堂妹叶崇范产生了情愫,两个人的感情迅速升温,甚至最后成为了情人的关系。
没有哪一个人眼里能容得了沙子,袁永熹知道以后,一怒之下去了美国加州大学做一名物理学研究员,一去多年,除非必要,基本不和叶公超联系,婚姻关系名存实亡。
叶公超超晚年时,被各种病缠身,袁永熹却没回去看过他。
1981年11月20日,叶公超因心脏病去世,就这样叶公超带着遗憾,和对妻子的想念永远的离开了。
然而袁永熹并没有赶回来告别,只是以未亡人的身份献了一副挽联:
烽火结鸳盟,治学成家心虚安危轻叙别。
丹青遗史迹,幽兰秀竹泪痕深浅尽纵横。
纵观叶公超这一生,真是应了这幅挽联,半生潇洒,半世悲哀。
爱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么苦于终成眷属的厌倦,要么苦于未能终成眷属的悲哀。
或许叶公超最终的结局全是咎由自取。很多人都是这样,拥有的时候并不懂得珍惜,可是这个世界不会给你重新来过的机会,错过就等于失去,所以要珍惜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