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8岁的大学教授王泽霖,嫌8块钱一包的方便面太贵,被人嘲笑买不起。不

玉尘飞啊 2025-05-05 00:53:59

2020年,78岁的大学教授王泽霖,嫌8块钱一包的方便面太贵,被人嘲笑买不起。不料,他转身就捐出了8208万,2年后,他大手一挥又捐出300万,众人惊掉了下巴:“他一个老师,哪里会有这么多钱?” 河南有位叫王泽霖的老教授,活了快八十岁还舍不得吃八块钱的方便面。 可就是这个省吃俭用的老头儿,2020年突然把攒了大半辈子的8208万全捐了,两年后又追加300万。消息传开大伙儿都惊着了:教书先生哪儿来这么多钱?这事儿得从他年轻时说起。 王泽霖打小就爱跟牲口家禽打交道,大学专门学的畜牧兽医。 1980年他捧着博士文凭到河南农业大学当老师,那时候改革开放刚起头,农村到处都在搞养殖场。 老王发现乡亲们养鸡养鸭还靠老辈传的土法子,动不动就闹鸡瘟鸭病的,一死就是一大片。 他坐不住了,每个礼拜天蹬着自行车往乡下跑。 有个养鸡户记得清楚,那年头老王来一趟就收两毛钱诊金,随身带着手写的小册子,教他们怎么给鸡棚消毒、啥时候该打预防针。 十里八乡的养殖户都传开了,说农大来了个活菩萨,能把死鸡救活了。 这么着跑了五六年,老王存折上居然攒下小二十万——搁八十年代这可是笔巨款。照理说该买房子置地了吧? 可他转头就把钱砸进了实验室,说要研究新式疫苗。别人都劝他留点养老钱,他倒好,说:"钱搁银行生锈,不如拿来救命。" 你还别说,真让他捣鼓出名堂了。九十年代初研发出禽类新疫苗,农业部给发了科技进步二等奖,奖金五十万。 这笔钱他分文没动,全投到更复杂的研究里。到2000年前后,老王手头握着十几个专利,跟药厂合作生产疫苗,分红哗哗往账户里进。 可你看他日子过得,还不如学校门口看门的大爷。老伴儿说他秋衣都打着补丁,家里最值钱的是用了二十年的老彩电。 有回学校发福利,他拎着两桶油走半道看见贫困生,转手就送人了。学生们背后都叫他"抠门教授",哪晓得他账户上存着八位数。 2020年春天,老王突然把农大领导请到家里。老式单元楼没电梯,领导爬了六层楼呼哧带喘。进屋还没坐稳,老头儿掏出来个存折:"这里头八千来万,给学校盖个高级实验室。"领导吓得直哆嗦,反复确认是不是说错了零。 这钱可不是白捐的,老王早就琢磨着要建P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专门研究动物传染病的那种。 他说现在养的牲口越来越多,万一闹个禽流感猪瘟啥的,没个像样的实验室可抓瞎。学校领导红着眼眶签字,说这是建校以来最大一笔个人捐款。 更绝的是两年后,老头儿又把退休金攒的三百万捐了。这回他说得实在:"我七老八十用不上钱,留着也是便宜银行。 年轻娃娃搞科研缺经费,拿去当个种子钱。"有记者去采访,发现他家冰箱里还冻着半拉馒头,说是早饭没吃完留着当午饭。 知道内情的人都说,老王这是把自个儿活成了疫苗。他那些专利要是攥手里,早成亿万富翁了。可人家偏不,赚了钱就搞研究,研究出成果再赚钱,转手又捐出去。就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最后全给了国家。 现在农大那个P3实验室已经挂牌了,里头摆着老王年轻时的研究笔记。学生们说每次做实验遇到坎儿,看看玻璃柜里发黄的笔记本就来劲。 上头密密麻麻记着:"某村张姓农户,三百只雏鸡三日暴毙,疑为新城疫变异......" 当地养殖户听说实验室的事儿,自发凑钱要给老王立铜像。老头儿急得直摆手:"有那闲钱多买几支疫苗!"最后大伙儿在实验室门口种了棵老槐树,说是等枝繁叶茂了,让后来的学生知道啥叫扎根土地。 要说老王这辈子图啥?他自个儿说得明白:"钱这东西,花在该花的地界才叫钱。我吃着白馍就咸菜,心里比吃山珍海味还舒坦。"去年教师节,有学生看见他蹲在实验室工地上,跟工人比划着通风管道咋走合适,那精神头儿比小伙子还足。 【信息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官网《王泽霖教授捐赠事迹专题报道》(2020-2022年) 国家科学技术部《动物疫苗研发专项成果公示》(1998-2015年)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畜禽养殖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版) 央视新闻《八旬教授捐赠亿元背后的故事》专题报道(2020年12月) 中国教育报《新时代教师风采录之王泽霖篇》(2022年9月)

0 阅读:71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