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秦史上,楚国是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对后世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但楚人的来源至今却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目前,楚人来源主流的说法有东来说、西来说、中原说及土著说。 东来说。楚人东来说的主要支持者是郭沫若、胡厚宣、童书业等人,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说:“淮夷即楚人……徐荆舒每连言,必系同族,且为殷之同盟。”他在《殷周青铜器铭文考释》中指出:“楚之先世居淮水下游,与奄人徐人等同属东国……熊盈当即鬻熊,盈鬻一声之转。熊盈族为周人所压迫,始南下至江,为江所阻,复西上至鄂。”胡厚宣在《楚民族源于东方考》中认为:“祝融即陆终……而陆终、遂人及黎皆为东方之民族也……其后以周民族之东方压迫,及黄河流域之渐渐改变,东方民族遂多相率南迁,而楚民族势力甚强,乃渐扩土于南方之江汉流域。” 西来说。西来说的主要支持者是翦伯赞、姜亮夫、徐中舒、岑仲勉等人,姜亮夫通过对楚辞进行研究后认为:“楚国的发祥地在西方……高阳氏来自西方,即今之新疆、青海、甘肃一带,也就是从昆仑山来的。”岑仲勉在《楚为东方民族辨》中认为,楚人的先祖颛项、重黎、祝融等都是西方之人,楚王名“熊”,与流传于中亚的拜火教经文中的“君主”“首领”读音相同,楚官“莫敖”是古伊朗文、古波斯文中的“火教士”,楚人的姓“芈”与“米底亚”两者“对音相同”,因此,楚人是源于里海附近信奉拜火教的米底亚人。徐中舒在《先秦史论稿》中认为,楚人是从西方游牧和游农地区迁来的,楚人有穴熊,“穴”应与穴居有关,即西北地区的窑洞,因此,楚人应该是起源于我国西北陕甘一带的一个少数民族。 中原说。中原说的主要支持者是张正明、李学勤、何光岳、魏昌等人,其主要证据来源于《左传》《史记》《国语》《楚辞·离骚》的记载以及新蔡简和清华简,认为楚人是高阳氏的后代,而高阳氏为中原上古帝王,其后重黎为高辛氏火正,所以其活动区域应该离高辛氏不远,而“高辛都亳,今河南偃师是。”“祝融,高辛氏之火正,居郑。”郑,今河南新郑。新郑与帝丘濮阳、偃师相距不远,足见颛顼、高辛部落集团一直是活动在中原一带的。 土著说。土著说的主要支持者是林惠祥、周谷城、范文澜、俞伟超、严文明、李玉洁、杨权喜、翁家烈等人,认为楚即荆蛮,即三苗及苗族先民,“荆人所立之国为楚”,“楚人与三苗的先祖是同源。”土著说的主要证据来源于江汉地区的掘出的不同时期人类生活遗址以及屈家岭文化、大溪文化等早期人类活动。 近些年来,周宏伟又提出一种新观点,认为楚人起源于关中平原,受到古史学界的较大关注。
在先秦史上,楚国是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对后世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但楚人的来源
冰旋聊历史
2024-12-17 17:03:20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