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浩是南宋著名政治家,权相史弥远的父亲,官至尚书右仆射、同宗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冰旋聊历史 2024-12-05 17:46:14

史浩是南宋著名政治家,权相史弥远的父亲,官至尚书右仆射、同宗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在岳飞冤狱平反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史浩虽然积极支持为岳飞父子平反昭雪,但史浩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主和派,极言南宋的力量不足以恢复中原,朝廷应当量力而行,固城自守,决不可轻易兴师北伐,维持偏安一隅的现状是最好的选择。 金主完颜亮南侵时,吴璘趁机从四川出兵,连战连捷,一举收复了秦凤、熙河、永兴三地。史浩认为陕西根本守不住,劝说孝宗下诏令吴璘放弃陕西。吴璘接旨后左右劝谏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举所系甚重,奈何退师?”吴璘回道:“主上初政,璘握重兵在外,有诏,璘何敢违?”遂下令撤军。金人趁机反攻,宋军大败,死伤三万余人,新收复的三地皆被金军重新占据。 此时,张浚升任枢密使,主战派在朝中开始占据上风,张浚、王十朋、胡铨、虞允文、陈俊卿、王大宝等人主张立即北伐,恢复中原,史浩、陈康伯等人则认为,北伐劳师费财,南宋又兵弱将庸,主动出兵是冒险之举,不如退守长江以北,暂时韬光养晦,静待时机成熟再谋北伐,同时在瓜洲、采石两地修建城防,以保长江。 隆兴元年三月,金军在边境频繁调动部队,前线形势逐渐恶化。孝宗令群臣讨论战和之策,张浚极力主战,史浩上奏说,先作好充分准备才是良策,听信目光短浅的谋士的话,派没有经过训练的军队去作战,这些没有良好素质的军队,敌人退兵时就来论赏邀功,敌人进攻时就丢盔弃甲逃得无影无踪,依靠这样的军队可能恢复中原吗?“靖康之祸,谁不痛心疾首?悼二帝之蒙尘,悲六宫之远没,确应枕戈待旦,思报大耻,然陛下初立,应以自治先行,方可图远。如今内乏谋臣,外无良将,贸动干戈以攻大敌,谁能保其必胜?如能侥幸获胜,自当痛快;若然不胜,则重辱社稷,以资外侮,后果那堪设想!”由于张、史两人主张不同,于是便在朝堂之上反复辩论,张浚说:“中原沦陷已久,如果我们现在不取,一定会被豪杰收取。”史浩反驳说:“中原如果有豪杰的话,他们早就起来反抗金人了,为什么要等到现在呢?”张浚说:“因为金人统治下民间没有武器,所以他们无法起来反抗,等我们大军一到,他们定然会起兵配合我们。”史浩说:“陈胜、吴广起义时用鉏櫌棘矜就能够亡秦,他们为什么一定要等我们的大军到了才起事?”最后,史浩劝张浚说:“明公以大仇未复,决意用兵,此实忠义之心。然不量力而图之,是徒慕名尔。宜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乃上计也。”“晋平吴,归功于羊祜,明公先立规模,使后人藉是有成,亦明公之功,何必身自为之?” 然而,最终还是主战派占了上风,最终孝宗皇帝越过三省,直接下令北伐,史浩愤而辞职。在张浚的督率下,宋军分两路北伐,先取小胜,后因两位主将李显忠和邵宏渊不和,在符离集大败于金军,金军渡淮南下,孝宗不得不向金军求和。

0 阅读:14
冰旋聊历史

冰旋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