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在想,中国的购房者,真的是全世界最辛苦的一群人。
背上几十年的贷款,以为能换来一个安稳的家。可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一栋永远封顶不了的“烂尾楼”。
前两天,我老公的同乡大黎打电话过来,整个人的声音听起来都变了。以前他是那种笑声爽朗、说话带点东北味的热心人,可这次,他一句“兄弟,我可能一辈子都还不完这笔债了”,让我心里一紧。
大黎2019年在省会买了一套期房,首付凑了四十多万,贷款一百多万。他当时兴奋得不得了,说那是他们家“翻身的开始”。为了付首付,他和老婆把老家的房子卖了,父母的养老钱也掏了一半出来。
结果,楼盖到一半,开发商资金链断了。工地停工、维权无果、政府协调无门。现在五年过去了,楼盘大门上挂着“施工暂停”的铁牌,杂草都长到人高。
他说,老婆去年因为压力太大,查出了焦虑症,连夜睡不着。孩子原本在城里念书,也只好转回老家。
他说:“每次路过工地,我都不敢抬头看,心里堵得慌。”
我听着那头的沉默,心里像压了一块石头。
其实,不只是他。
我还听说我们公司一个女同事——小苏,她也是买了个“准烂尾楼”。她当时刚结婚,两口子月薪加起来不到两万,为了房子,连婚礼都省了。结果房子交房一拖再拖,从2021年拖到现在,开发商一边喊“马上复工”,一边偷偷卖地还债。
她说:“我现在都不敢刷楼盘群了,每天都是哭声、咒骂声,还有人发跳楼视频。”
听到这里我心里发冷。
有时候我真想问一句——那些买到烂尾楼的人,你们现在,还好吗?
是不是还在继续还着那套“空气”的贷款?是不是每个月看着银行扣钱,心里都在滴血?是不是家人朋友都劝你“认命吧”,可你又不甘心?
最讽刺的是,这些人曾经都是真心相信“努力就有家”的那一代人。
他们不是投机客,不是炒房客。他们只是想安安稳稳有个自己的家。
可命运给他们的回报,却是一堆钢筋水泥堆成的烂梦。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买烂尾楼的业主写的话,我记到现在:“我们这些人,每天早上醒来,连活着的意义都要重新找一遍。”
那句话太沉了。可我明白。
因为房子在中国人心里,不只是砖头,它代表着“根”,代表着“体面”,代表着“一个能遮风避雨的地方”。而当那份信任被现实撕碎之后,剩下的只有麻木和绝望。
有人开始夜里跑外卖补贷;有人干脆离婚,把债分一半算了;有人坚持去维权,一年年写信、上访,却始终没有回音。
而社会看着他们,就像看一群“失败者”。可我知道,他们不是失败者,他们只是被时代碾压的普通人。
我老公说,大黎现在还在还贷款。那套房从来没住过一晚,但银行每个月还是照扣不误。
“他现在租住在工地附近,每天都要路过那栋楼,”我老公说,“有一次他喝多了,站在那楼下哭,说自己一辈子也不会原谅那几个开发商。”
我没接话。因为我知道,这样的人,太多了。
买到烂尾楼的人,不只是失去了钱,更失去了信任、希望,还有生活的方向。
他们不敢再谈梦想,不敢再说未来。因为连最基本的“家”,都没了。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煽情。只是想让那些还没经历过的人知道——现实,比你想象的要残酷得多。
那些买到烂尾楼的人,他们的痛苦,不该被遗忘。他们的故事,不该被掩盖。
也许,他们的声音微弱。但那一声声叹息,正在这个时代里,一遍又一遍地回荡。
——“那些买到烂尾楼的人,你们过得还好吗?”我希望有一天,这句话,不再是沉默的回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