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认识一个国家:巴拉圭,南美的心跳与闲适天堂
今天咱们聊聊巴拉圭,这个南美洲唯一还没和我国建交的国家,也是南美相对落后的一个。但话说回来,正因为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没那么发达,这里保留了好多原始的质朴风味。
巴拉圭人的日子过得慢条斯理,不被快节奏裹挟,那种闲适感让人羡慕啊!
首都亚松森的夜晚超级热闹,酒吧和俱乐部里灯红酒绿,美女们特别抢眼。
巴拉圭90%以上的人是混血儿,这里的姑娘在全球都挺出名的,魅力四射,为城市的夜生活添了不少色彩。
哦,对了,当地的风俗娱乐业有一定合法性,这点在南美不算稀奇,但也反映了他们开放的一面。
体育上,巴拉圭国家足球队在南美可不是软柿子,四次杀入世界杯16强,2004年雅典奥运还拿了男子足球银牌,那可是他们奥运足球的首次奖牌。
历史上,1864到1870年,他们和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打了场“三国同盟战争”,输了后男性人口锐减,政府甚至推行一夫多妻制来补人口。这些战争还让他们丢了所有出海口,成了内陆国,经济发展到现在还受限,是南美落后国家之一。
巴拉圭,坐落于南美中部,被巴西、阿根廷、玻利维亚包围,是南美两个内陆国之一(另一个是玻利维亚)。国土面积约40.6万平方公里,跟咱们云南省差不多大。人口现在约720万,主要95%是印欧混血,还有少量印第安人和白人。
首都亚松森是全国中心,政治、经济、文化全在这儿,还是南美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森林与水之都”的美称。作为最大城市,它挤了全国90%的人口,保留了不少殖民时期的建筑。景点有自由之家、博物馆、国家英雄万神殿,还有伊帕卡拉伊湖,值得一逛。
【巴拉圭的历史渊源】:原本是印第安瓜拉尼族的家园,1537年成西班牙殖民地,18世纪南美人口最密的地方,1811年独立。1865年那场战争后,割地赔款,国土缩水一半。19世纪70年代,红党和自由党轮流执政。1954年斯特罗斯纳政变上台,独裁35年。直到1993年,第一届民选政府上台。尽管战争过去百年多,贫困阴影还在。
经济上,巴拉圭还是靠农牧业,工业弱,大部分制成品进口。亮点是伊泰普水电站,全球第二大(仅次咱们三峡),提供90%电力,2016年发电1030亿千瓦时,够荷兰一整年用!大豆和牛肉出口是GDP大头,但钱多流进少数人兜里。
普通人月入就200-300美元,贫富差距大。到2025年,人均GDP约68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约490亿美元,在南美排后头。
巴拉圭不是热门旅游地,如果你爱大山大水和狂欢,可能觉得太安静。
但如果你想找个实惠、节奏慢、不被打扰的地方,这里完美!它能超出预期,悄然改变你的生活观。
在巴拉圭河边坐着,看水流淌;市集上瞧老人织花布;傍晚街头尝当地小吃。这些小瞬间,会让你重新审视快节奏的人生。
你们对巴拉圭有啥印象?想去体验那份闲适吗?欢迎评论区分享,咱们下期在接着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