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空军很快就要迎来一批“中国造”新伙伴,这个消息在雅加达传得比雨季雷声还快。防长一句“它们很快就会在雅加达上空飞行”,等于把悬了半年的猜测直接盖章。财政部紧接着亮家底:90亿美元,2025、2026两个财年已经留好口子,只等飞机落地。42架歼-10,单价超过2亿美元,刷新了中国战机的单笔出口纪录,也第一次让非西方战机出现在印尼的采购清单里。

别看数字吓人,其实印尼兜里并不宽裕。空军全年装备预算只有大约16亿美元,却要同时给“阵风”、KF-21、可汗几个项目留口粮,90亿里真正属于空军的只是零头。于是雅加达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先买二手歼-10B,机体成熟、交付快,还能用相对低的价钱把霹雳-15、霹雳-10E这些“印巴空战”明星导弹一次打包带走。先用起来,再慢慢谈升级,既解渴又留后路,算盘打得噼啪响。
这笔买卖的政治味道比发动机尾焰还浓。过去三十年,印尼战机不是美国F-16就是俄制苏-27,再加点法式“阵风”做调剂,雷达格式、数据链、弹药接口全是北约或俄标。如今突然塞进来一整队中式指挥体系,等于在原有的“联合国机队”里另开一局,后勤、训练、代码、保密都要重新学。更关键的是,战机不是手机,用顺手后想换品牌就得把机场、维修中心、弹药库一起推倒重来。雅加达愿意付这个“转学成本”,本身就说明它对北京的战略信任上了新台阶。

外界最爱问的一句话是:印尼是不是要当“第二个巴铁”?答案其实藏在合同细节里。除了歼-10,印尼还同时给土耳其“可汗”、法国“阵风”甚至韩国KF-21留了座位;海军一边谈中国的039A潜艇,一边也没放松对法国“鮋鱼”级的追逐。这种“多头下注”的姿态,跟当年巴基斯坦把所有鸡蛋放在中国篮子里完全不同。雅加达的想法更像搭“装备自助餐”——谁家的菜先上、谁家的菜更合口味,就多吃两口;哪天味道变了,盘子随时可以换。用印尼国防研究院的话说,这叫“战略对冲”,不叫“战略绑定”。
可对冲也需要本钱。印尼真正的潜在对手是南边的澳大利亚,而澳空军已经装备F-35A,未来还会升级B-21远程打击能力。雅加达心里清楚,四代半战机再多,也填不平代差这条沟,它真正惦记的是中国的歼-35。歼-10只是“入门券”,先把中方培训体系、数据链、弹药库打通,等预算缓过来,再谈隐身五代机才能水到渠成。这一点北京也门儿清,所以在报价里直接把“后续升级通道”写进备忘录:只要印尼愿意,歼-35A的外贸版可以无缝接入现有中式体系,时间和风险都比重新找卖家低得多。

美国当然不乐意看到东南亚最大国家倒向中式标准,但华盛顿手里能打的牌已经不多。F-16V升级案被国会以“人权”名义卡住,F-15EX价格飙到3亿美元一架,直接把雅加达吓退;至于F-35,美国连最铁的盟友都要排队,更轮不到印尼。俄罗斯曾想推销苏-35,可俄乌战争一打,交付和售后都成泡影。算来算去,能在性能、价格、交付速度三条线同时及格的,只剩中国方案。于是“不选中国”的选项,在印尼国防部的白板上被悄悄擦掉了。
飞机还没飞过来,雅加达已经尝到甜头。中国金融机构给这笔军购配了低息出口信贷,还款周期拉到十五年,部分货款还能用棕榈油、镍矿等大宗商品易货结算,等于把美元压力锁进了柜子。作为交换,印尼在南海问题上最近明显降低了调门,还主动邀请中方参加2026年的“科莫多”多国联合演习。军贸的齿轮一旦咬合,外交、经济、海上合作都会跟着转起来,这才是90亿美元背后真正的杠杆效应。

所以,说印尼马上要变身“第二个巴铁”还太早,但说它借歼-10给自己打开一扇“中国选项”的大门,一点不为过。门后面是歼-35、是中式盾舰、是北斗导航,也是一条把雅加达和北京绑得更紧的利益轨道。飞机腾空那一刻,方向盘就已经不在别人手里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