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科技 I 渝码科技
2025年,中国科技与汽车产业的版图上,掀起了一股不同寻常的“拜访潮”。
今年2月,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微博晒出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合影。
照片中,两位科技领袖在任正非的办公室亲切交流。
何小鹏配文写道:“今天很荣幸向任总学习交流!无私,睿智,大道至简地给了很多在科技、企业、文化、治理上的思考和建议。”
短短一句话,道尽了对这位中国科技教父的敬意。
彼时,外界还在讨论:一位是智能驾驶领域的先锋,一位是国产科技的标杆,这场会面是技术合作的前奏,还是思想碰撞的盛宴?
何小鹏随后强调,尽管小鹏与华为在智能汽车赛道存在竞争,但任正非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让他用“无私”二字来形容这场对话。
短短八个月后,2025年10月9日,又一位新势力掌门人踏进了华为的门槛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
这一次,虽然没有高调晒照,但消息迅速在业内传开。
李想的到访,再次点燃了舆论的猜测:他是奔着华为的智能辅助驾驶技术?还是电机、底盘等核心系统?
亦或是,像何小鹏一样,只为向这位中国最神秘、最富远见的企业家取经?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个例。
近年来,从传统车企广汽、长安、东风,到科技新贵如小鹏、理想,再到AI与机器人领域的创业者,越来越多的企业领袖选择“拜访任正非”。
他虽极少公开露面,却成为中国企业家心中不折不扣的“精神灯塔”。
为什么是任正非?
因为他带领华为走过了从通信设备到5G、从手机到鸿蒙生态的惊险一跃;因为他能在极限打压下坚持自主创新,把“备胎”转正;更因为他几十年如一日强调“以客户为中心”“长期主义”“自我批判”的管理哲学。
在当下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当新势力们面临销量压力、技术瓶颈与资本寒冬时,他们需要的不只是供应链合作,更是一种穿越周期的信念与方法论。
何小鹏来了,带着对技术与治理的思考;李想来了,或许也在寻找下一个十年的战略答案。
而像雷军这样的企业家,虽未亲至,也曾坦言自己是“华为的铁杆粉丝”,甚至能背出任正非的多篇讲话。
可见,任正非的影响早已超越华为本身,成为中国科技群体共同的精神坐标。
这场“朝圣”背后,不只是对一个人的敬仰,更是对中国式科技创新之路的集体探寻。
当理想与小鹏都选择走向同一个起点,我们或许可以相信:真正的长期主义者,终将相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