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此次亚洲之行,明显是带着任务清单,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求日本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但令美方没想到的是,新上任的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竟然在双边会晤中直接说了"不"。

(特朗普在访日前,就已施压要求停止进口俄罗斯能源)
1、高市早苗打出“中国牌”
高市早苗直言不讳地表示,要日本停止进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十分困难"。更让美方意外的是,这位日本首相还当场打出了"中国牌",声称如果日本真的退出俄罗斯能源市场,最终受益的只会是中国和俄罗斯。
高市早苗的这番话背后,折射出日本在美俄博弈中的真实处境。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供应量占日本总进口量的9%,这个数字看似不大,但在当前全球能源市场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任何一点供应缺口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日本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在俄罗斯远东"萨哈林2号"项目中的股份,更是让这个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高市早苗强调禁运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将对日本经济造成冲击)
美日之间的这场交锋,实际上反映了当前国际能源格局的深刻变化。美国希望通过切断俄罗斯的能源收入来施压俄方结束俄乌冲突,但这一战略在亚洲遇到了顽强抵抗。日本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在能源安全这个核心利益面前,也不得不向美国说"不"。
2、切断俄能源,等于掐断日本经济动脉
要知道,日本对这两个项目的依赖程度,可能远超外界想象。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2011年福岛核事故之后,当时日本被迫全面调整能源结构,液化天然气进口量激增。而"萨哈林2号"项目因其地理位置接近、运输成本低廉,很快成为日本能源版图中的重要一环。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赤泽亮正道出了实情:来自"萨哈林2号"的液化天然气对日本的能源安全"极为重要"。在当前全球能源价格飙升的背景下,要找到替代这些供应的方案不仅困难,而且代价高昂。更值得玩味的是时间因素。"萨哈林2号"项目的大部分天然气供应将在2028年至2033年间陆续到期,这个时间点恰好与日本能源转型的关键期重叠。

(日本对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存在严重依赖)
日本政府内部消息人士透露,他们正在下一盘大棋:既要维持现有的俄罗斯能源供应不中断,又要加速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同时还要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这种"三线作战"的策略,反映出日本在能源安全问题上的深层焦虑。
美日双方在"萨哈林"项目上的博弈,实际上是一场关于能源自主权的较量。日本不愿在能源命脉上完全受制于任何一个国家,即便是最亲密的盟友。
3、“制裁大棒”失去作用
就在美日两国领导人会谈的同时,全球能源棋局正在悄然生变。美国精心编织的对俄能源制裁网,正被现实的地缘政治利益撕开一道道口子。当特朗普团队在七国集团内部极力推动对俄油气禁运时,他们或许低估了这场博弈的复杂性。

(中印等国的持续采购行为,使得全球对俄制裁措施面临挑战)
印度这个南亚大国的最新动向就颇具深意。虽然特朗普声称莫迪已承诺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但新德里方面至今保持耐人寻味的沉默。更值得玩味的是,路透社披露的一个关键细节:受美国新制裁影响,许多印度炼油商确实暂停了新订单,但他们同时也在等待政府的明确指示——这种观望态度本身就说明问题。
而在东方,中国的选择更加直白。尽管面临西方压力,今年9月俄罗斯仍是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当月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环比增长4.3%,达到828.7万吨,价值40.66亿美元。这些数字背后,是地缘政治现实与能源需求的冷酷计算。
这场全球能源博弈正在形成奇特的"跷跷板效应":一边是美国主导的西方阵营试图通过制裁孤立俄罗斯,另一边却是新兴市场国家基于自身发展需求,继续与俄罗斯保持能源往来。这种分裂局面让美国的制裁战略陷入尴尬境地——制裁的漏洞越多,其实际效果就越打折扣。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