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日本政坛因一场前所未有的权力博弈陷入动荡。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本被视为日本首位女首相的热门人选,却因执政联盟破裂、在野党联合狙击,面临“上台即下台”的危机。这场政治风暴的核心,是自民党与公明党26年执政联盟的崩塌,以及七大在野党为争夺首相宝座展开的激烈角力。
10月10日,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在与高市早苗会面后,正式宣布退出与自民党的执政联盟。这一决定源于双方在“政治黑金”问题上的根本分歧。自民党派阀“岸田派”“安倍派”此前因政治资金丑闻遭重创,公明党要求自民党强化对企业及团体政治献金的监管,尤其是涉及黑金丑闻的派阀,但自民党仅给出“模糊承诺”,引发公明党强烈不满。齐藤铁夫直言:“自民党对黑金问题的处理态度,让我们感到已到极限。”
公明党的退出直接削弱了高市早苗的票仓。在众议院465个席位中,自民党仅占196席,公明党则持有24席。若公明党在首相指名选举中拒绝支持高市早苗,转而投票给自家党首齐藤铁夫,高市早苗的胜算将大幅下降。更严峻的是,公明党还明确表示,若进入决胜轮投票,“绝不会支持在野党候选人以外的对象”,这相当于切断了高市早苗通过妥协获取支持的路径。
面对自民党的危机,七大在野党(包括立宪民主党、国民民主党、日本维新会等)迅速展开联合行动。据《日本经济新闻》10月11日报道,立宪民主党正考虑放弃推举本党党首野田佳彦,转而统一支持国民民主党党首玉木雄一郎,以形成“反自民党联盟”。当前票数格局显示,若立宪民主党(148席)、日本维新会(41席)、国民民主党(21席)三党统一支持玉木雄一郎,在野党联盟将获得210票,远超自民党的196席。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公开表示:“这是十几年一遇的政权更迭机遇。”
高市早苗的困境不仅来自外部,更源于自民党内部的派阀矛盾。在10月4日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她虽以185票对156票击败小泉进次郎,但这一胜利更多是派阀妥协的结果,而非坚定支持。例如,她任命原安倍派、卷入黑金丑闻的萩生田光一为自民党代理干事长,进一步加剧了党内不满。此外,高市早苗的极端保守立场也引发国际关切。她曾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并提议在俄乌冲突中“夺回北方四岛”,这些言论被批评为“四面树敌”。中国外交部已明确要求日方“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信守在历史、台湾等问题上的政治承诺”,而高市早苗的强硬路线可能使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
原定于10月15日召开的临时国会因政局动荡被推迟至20日后。这一延迟不仅打乱了日本的外交日程(如10月26日的东盟峰会和10月31日的APEC峰会),更暴露了日本政治的脆弱性。分析人士指出,当前日本政坛面临三种可能:自民党寻找新盟友(如与极右翼组织维新会合作,但政策分歧可能加剧党内混乱)、在野党大联合(形成短期执政联盟,但政策主张南辕北辙,难以持久)、自民党勉强执政(依靠196席勉强通过法案,但首相职位将如“走马灯”般轮换)。
从安倍晋三的长期执政到菅义伟、岸田文雄、石破茂的快速更迭,日本政坛正陷入“稳定与动荡”的轮回。高市早苗若最终落选,将成为首位当选自民党总裁却未能就任首相的政客;若勉强上台,也可能因政策推行受阻而成为“短命首相”。这场政治风暴背后,是日本社会对自民党长期执政的疲惫,以及对政治清廉与政策创新的渴望。无论结果如何,日本政坛的“地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