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东地缘格局因一则军事部署消息剧烈震动 —— 埃及在西奈半岛悄然部署中国制 HQ-9B 远程防空系统,不仅将雷达覆盖范围延伸至以色列南部核心区域,实质上形成 “反介入 / 区域拒止气泡”,更打破了数十年《戴维营协议》构建的脆弱平衡,让以色列空军的行动自由首次面临 “硬约束”。
此次部署并非孤立行动。自 2023 年 10 月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加沙冲突升级后,阿以对抗已蔓延至黎巴嫩、叙利亚、伊朗等多地,而埃及对 “巴勒斯坦难民被迫涌入西奈” 的担忧日益加剧。2025 年 8 月,开罗已将西奈驻军增至近 4 万人,远超《戴维营协议》对非军事区的兵力限制;如今再添至少两个 HQ-9B 导弹连,部署于阿里什附近及拉法走廊沿线,形成重叠防空网,显然是对以色列空袭加沙的 “红线式回应”。
作为中国防空出口的 “旗舰产品”,HQ-9B 的性能直接戳中以色列的 “软肋”。这款系统射程达 250 公里、射高 30 公里,从西奈半岛北部部署点出发,不仅能完全覆盖加沙领空,更可深入以色列境内,将特拉维夫市区及哈泽里姆、拉蒙等以色列空军(IAF)主力基地纳入雷达监测范围。其 360 度相控阵雷达可同时追踪多个高速目标,搭配主动雷达寻的技术与强电子对抗(ECCM)能力,甚至能抵御以色列湾流 G550 “Shavit” 等先进电子战平台的干扰,意味着以军传统的 “电子压制 + 空袭” 战术将面临重大挑战。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此次部署标志着埃及国防策略的 “转向”。此前,开罗长期依赖美制 “爱国者” 与俄制 “山毛榉 - M2E” 防空系统,但 2025 年初采购 HQ-9B 后,首次实现对大国武器供应商的 “去依赖化”—— 这一选择既源于 HQ-9B 的实战口碑,更暗含对美国 13 亿美元年度军援 “政治附加条件” 的不满。
通过部署 HQ-9B,埃及不仅保护了苏伊士运河等关键基础设施,更以 “前线行动者” 身份脱离 “地区旁观者” 定位,在加沙停火谈判中手握更多筹码。
以色列的反应堪称 “震惊且焦虑”。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急得不行,赶紧跑去游说美国,想让美国给埃及施加压力,让埃及把那个系统撤回去。以色列的媒体更直接,把HQ - 9B系统说成是“能彻底改变局势的大威胁”。对于以色列军队来说,这套系统一摆在那儿,他们在加沙南部飞行的每一次行动都得好好算计风险。
虽说以色列军队有F - 35I“阿迪尔”隐身战斗机,还有“横冲直撞”那种防区外导弹,可HQ - 9B的低频探测雷达对隐身目标还是有办法探测到的。要是以色列军队硬要去攻击导弹阵地,搞不好就会引发埃及的直接反击,这样一来,两国之间保持了几十年的“不打仗的默契”可就要被打破了。更棘手的是,以军现有 “箭 - 3”“大卫弹弓” 防空系统主打反导,在“压制敌方防空系统(SEAD)”这方面没啥突出优势,现在赶紧调整战术已经是非常着急、必须得做的事了。
美国呢,现在可犯难了,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美国是《戴维营协议》的保障国,华盛顿那边一方面得保证以色列有“质量军事优势(QME)”,另一方面又不想和埃及这个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国家把关系搞僵了。五角大楼私下担忧,埃及使用中国防空系统会破坏美埃军事互操作性与情报共享,但公开层面却迟迟未表态 —— 毕竟,13 亿美元军援的影响力,已难抵埃及 “多元外交” 的决心。
此次部署的涟漪效应还在扩散:中国通过出口 HQ-9B ,进一步巩固了在中东的军贸影响力,未来向海湾国家出口的可能性大幅增加;现在《戴维营协议》里关于非军事区的规定老被打破,这让人忍不住怀疑,中东以前那套“维持和平的办法”到底还有没有用。
有明白局势的分析人员讲,要是以色列打算用武力手段,把HQ - 9B造成的威胁给消除掉,那极有可能引发埃及、黎巴嫩真主党等各方一起有所动作。真到那时候,加沙地区的冲突说不定就会升级成“整个地区都卷入的全面大战”。
现在呢,西奈半岛又一次成了中东各种矛盾的“集中地”。中国的防空技术、埃及对于自身主权的诉求、以色列对安全的担忧,还有美国在这片地区的影响力,这几股力量正在西奈半岛这里进行一场不容易察觉但又十分关键的“战略较量”。对以色列空军而言,HQ-9B 带来的 “禁飞区” 压力才刚刚开始,而中东的力量平衡,或许将因此次部署迎来 “冷战后最深刻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