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把重头戏安排在最后,特朗普要做好万全准备,才来见中方元首,见完就打道回府。
中美在马来西亚的新一轮经贸会谈还没开始,美国人抢先放出消息,说双方已经定好,一星期内在韩国举行元首会晤。
白宫发言人还特意指出,这将是特朗普亚洲行程的“收官之站”,也就是说,见完中方领导人,特朗普就要打道回府。

【白宫提前宣布了中美元首会晤的消息】
『特朗普相当重视这轮中美互动』
专门把这个重头戏留在最后,可见美国相当重视这一轮中美高层沟通,这倒不是说特朗普政府突然转性,开始释放和中国“和睦相处”的信号,这背后其实有更加现实的原因,那就是美国实在无法承担与中国谈判破裂的风险。
所以在与中方见面之前,特朗普需要做好万全准备。他先前往马来西亚,一边参加东盟峰会一边等中美经贸谈判出结果,紧接着直奔日本,去见新上任的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然后再前往韩国,见完李在明,等到和盟国都协调完以后,再去和中方领导人会谈。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美国在给自己准备筹码的过程。
白宫既然官宣这一消息,说明相关安排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准备工作基本完毕,现在就等中美元首到场。

【在去见中方之前,特朗普要做好完全准备】
这样一来,事情的性质就变了,只要等中国这边予以确认,那就是正式的外交议程,和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的小打小闹截然不同。
之前和中方通完话,特朗普隔三岔五就说,会与中方领导人会面,还高调展望起了各种可能性,不过外界已经疲于对特朗普的言论捕风捉影,与其听他的一面之辞,倒不如一切以中美官宣为准。
同时随着时间推移,特朗普的口风,也从乐观到有所保留,不想把话说得太满,一旦设置了太高的预期,结果与现实产生落差,光是在舆论层面的消极影响,都会让美国政府难以招架。
『白宫提前官宣,是为了安抚国内担忧情绪』
如今白宫提前一星期确认了中美元首会晤的消息,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沉不住气”的表现,似乎是想对外暗示,无论中美经贸磋商会如何收场,元首会晤都是“板上钉钉”,不会受到影响。

【白宫发言人指出,中美元首会晤,将为特朗普亚洲行程“收官”】
说白了,美国之前对中国出口管制新规的仓促回应十分欠妥,严重损害美国金融市场信心,不断强调中美保持互动,提前官宣元首会晤,本质上都是要安抚国内市场的担忧情绪。
白宫还有另外一层潜台词,那就是中美更倾向于化解争端,而不是再打一场关税战,所以要回归两国元首通话时达成的共识。
话又说回来,中美元首会谈,到底是基于亚太经合峰会的框架,这就涉及多边交往事宜,中国需要进行更多的统筹工作,所以不会过早地官宣。
只是这至少说明,中美近期确实在通过各种渠道保持沟通,推进高层互动。

【贝森特希望中美谈判进展顺利】
无论近期的经贸争端闹得有多大,美国如何对中国放狠话,也不敢彻底撕破脸皮,最后还是只能回到谈判桌上,用协商方式解决。
可愿意谈,并不代表分歧能够顺利弥合。美国有自己的小心思和盘外招,特朗普在制定政策时,又是出了名的非理性。
这种做派,是否会延续到谈判桌上,这个可能只有中美见完之后才能揭晓。
『美国必须直面分歧,不能顾左右而言他』
作为负责与中方接触的一线官员,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口风就更为谨慎一些,说希望能在这个周末就把问题解决,好为中美领导人会晤创造更加积极的氛围。
可以确定的是,美国一意孤行,只会大大降低中美沟通的效率,使得大国外交只是为谈而谈,无法解决具体的问题,潜在的风险与后果,已经被中国明明白白地摆到了美国面前。

【特朗普“非理性”的谈判技巧,对中国不管用】
这次特朗普政府,不能再顾左右而言他。
美国希望中国能够全面暂停新推出的出口管制措施,那问题来了,特朗普政府愿意拿什么出来做交换?如果只是空洞、乏味的口头威胁,那连筹码都算不上,这类伎俩,对中国已经不管用了。
之前的斯德哥尔摩会谈,伦敦会谈,马德里会谈,中美都是连谈两天,这次我们则是为中美磋商预留了4天,可见对谈判的复杂性和艰巨程度,都有十分充分的认识。
美国在马德里会谈后,依然执意出台对华打压措施,所以哪怕这次吉隆坡会谈的氛围再积极,都不宜对前景过于乐观。
而且关税战后的这半年,种种迹象表明,美国人并没有充分吸取教训,更没有领会到大国关系中“相互尊重”的内涵,因此我们也要做好两手准备。总而言之,中美在马来西亚的会谈成果,可以视为接下来元首会谈能否顺利举行的风向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