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就在刚刚。 韩国海军突然宣布了取消与日本自卫队的一项计划中的联合演习。据媒体

就在刚刚。 韩国海军突然宣布了取消与日本自卫队的一项计划中的联合演习。据媒体报道,11月17日韩方已通知日方,原因与独岛周边的争议升温有关。 这事的态度很清楚:在敏感海域降温,比把动作做大更稳。独岛问题多年未解,现场管控要紧,演训如果硬往上叠,风险会上去。 具体看现场节奏,韩国在独岛方向长期维持执勤和训练,海警与海军交替进场,这是常态安排。日本方面在公开表述中坚持“竹岛”称呼,双方定位分歧没有变化。演训一旦靠近这个区域,电台呼叫和航线安排都会更紧,摩擦概率提升,这次选择按下暂停键,就是把风险先压住。 之前的教训也在那儿。2018年12月,日本P-1巡逻机与韩国驱逐舰“广开土大王”在海上出现雷达争议,双方各执一词,沟通氛围明显降温。那之后一段时间,两边互动趋谨慎,这次取消也延续了“防风险优先”的思路。 韩国每年会组织“独岛防卫演练”,2019年规模扩大,驱逐舰、海军陆战队与航空力量参与,训练科目更贴近实战。日本对此提出抗议,分歧没有缩小。对比日本近年的训练重心,多在西南海域做离岛防护和反潜科目,与美军的协同频次更高。这两个方向合在一起,科目容易碰撞,双边演训难度就更高。 再看三边框架的运行,美日韩在2023到2024做了多次反潜与导弹预警训练,数据共享流程更顺。放在三边里做,场地更远、科目更“技术”,矛盾更容易被管理。双边如果直接上阵,在敏感区就会遇到舆论与动作的双重压力,这次取消说明双边尚未跨过这道门槛。 时间线往后推,独岛周边的节奏通常是先出现表述升级,再在海上走位上加保险。演训取消后,舰机距离会拉开,呼叫减少,短期风险下降。后续要补的是沟通渠道,避免长期缺练导致流程生疏。 装备层面的互通其实不小。韩国KDX-III“世宗大王”配套宙斯盾雷达与SM-2,日本“金刚”“爱宕”“摩耶”级也在同一技术族谱里,反导和防空联动具备基础。难点在标识、口令、信号流程与驾驶室到作战指挥链的细节,双边磨合需要稳定窗口期,这次中断意味着窗口期暂时关闭。 区域里的做法可以参照。菲律宾与越南在有分歧的海域很少安排双边军演,多选择更中立水域或以搜救为主。对韩日来说,把科目压到通信联络、海上安保、搜救,避开争议点,更容易把合作维持住。 接下来要看三边能否起到缓冲作用。美国通常把训练放在公海或更外侧,技术科目优先,拉开距离也是控制变量。韩日通过三边继续做数据互认与战术细节校准,能在不刺激敏感点的情况下维持基本配合。 回到主题,这次取消不是退缩,而是控风险。敏感海域的安全第一位,演训是工具,工具要看场合用。 稳定节奏、减少误判、保留沟通,这三件事如果能同时做到,现场就能稳住。把风险系数降下来,是这一步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