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泰国对华正式发布公告! 11月11日,泰国反倾销反补贴分委会正式发布公告,对原产

泰国对华正式发布公告! 11月11日,泰国反倾销反补贴分委会正式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冷轧不锈钢卷材、片材和带材作出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肯定性终裁,决定继续维持现行反倾销税不变,措施有效期为期5年。 这次终裁的税率分化十分明确,山西太钢等四家企业获得零税率待遇,宁波宝新不锈钢适用8.5%税率,其余中国厂商需承担33.32%的高税率,这种差别化对待背后,藏着清晰的贸易博弈逻辑。 这不是泰国首次针对中国不锈钢设限,2012年发起首次反倾销调查,2019年第一次日落复审延续关税,如今再度延长5年,意味着这项贸易限制将持续至少15年,对相关出口企业影响深远。 泰国宣称此举为保护本土产业,但实际情况有出入。2024年中国对泰出口额超1126亿美元,不锈钢是当地基建刚需,2025年泰国本土不锈钢粗钢产能已达180万吨/年,2024年仍需进口220万吨,产能有缺口但并非完全无法支撑。 太钢等企业的零税率绝非偶然。它们主动参与应诉,提交完整证据链,联合行业协会积极沟通磋商,用扎实的合规操作打破贸易壁垒,证明反倾销并非死局,主动出击就能掌握先机。 33.32%的高税率对中小企业堪称沉重打击。原本靠性价比打开的泰国市场,如今成本大幅增加,要么被迫退出市场,要么无奈提价压缩利润,本就狭窄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中国也有对应的贸易救济措施。2024年10月延续对泰国乙醇胺反倾销税,2025年8月延续对苯酚反倾销税,最高税率达37.6%,这些均为独立贸易救济行动,早于泰国本次终裁,贸易壁垒从来都是双向消耗。 泰国的深层考量或为推动供应链本地化。甬金科技在泰投资的26万吨不锈钢项目,2025年7月开工建设,一期计划24个月建成,预计2027年中投产,届时将占当地15%产能,这或许是其坚持加税的关键原因。 所谓“日落复审”本是到期评估是否延续关税,如今却成了贸易限制的“延续依据”。按WTO《反倾销协定》第11.3条要求,需同时证明倾销和损害可能继续或再度发生才能延续,而泰国裁定缺乏透明的损害性数据支撑,合理性存疑。 中国不锈钢企业正遭遇国际市场集中反倾销调查。印度商工部2025年9月29日已对华300和400系冷轧不锈钢扁制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泰国的判决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企业出海合规布局刻不容缓。 抱怨关税不公毫无意义,太钢的经验值得所有企业借鉴。从2013年应诉胜诉到如今斩获零税率,全程依靠规范的财务数据、完整的供应链证明,这既是应对反倾销的底气,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泰国看似保护了本土产业,实则可能得不偿失。高税率会倒逼中国企业转向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而泰国基建急需的不锈钢材料,最终仍需依赖进口,只是换了供应方,采购成本未必降低。 面对持续的贸易限制,中国企业不能坐以待毙。要么像太钢那样积极应诉,用合规打破壁垒;要么像甬金科技那样布局海外建厂,推进本地化生产,只有跳出单一出口模式,才能在贸易博弈中站稳脚跟。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