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前陆军副总司令刘湘滨,在接受赵少康采访时说:台湾是一个岛,制空权、制海权是关键,台湾没有这方面的优势,如果打地面战,战场在台湾,损失会非常大! 岛和大陆不一样,四周全是海水,不管是军队打仗要的弹药粮食,还是老百姓过日子的油盐酱醋,几乎都得靠天上的飞机或者海里的轮船运。岛的命门就在海空两道门,门守不住,里面再折腾都是白搭。 先看制空权,台湾空军撑死了就 392 架战斗机,其中最拿得出手的 F-16V 才 66 架,剩下的要么是等着升级的老款 F-16,要么是自家造的 IDF,连一架五代机都没有。 可对岸光是歼 - 20 就超过 200 架,还不算歼 - 16、歼 - 10C 这些跟 F-16V 拉开代差的机型,拿着四代半的机群对抗五代机群,简直是拿玩具枪跟真枪比。 更讽刺的是,台湾想买 F-35、空中加油机这些能补短板的装备,美国压根不松口,卖给他们的要么是过期弹药,要么是缺关键配件的战机,比如那些 F-16V 连追踪隐形战机的 IRST 荚舱都配不齐,等于枪有了没瞄准镜。 台湾的雷达阵地也没好到哪去,固定阵地就 11 处,机动的才 4 处,真打起来第一轮导弹就能掀了底,战机连起飞的机会都没有,制空权从一开始就是空谈。 制海权更是惨不忍睹,台湾最大的左营军港看着排场大,能停 50 多艘船,可里面的舰艇全是 “老爷爷辈” 的。 4 艘潜艇里 2 艘 “茄比” 级早成了训练教具,根本没法参战,就靠 2 艘 “剑龙” 级撑场面;驱逐舰是美国淘汰的 “基德” 级,服役快 40 年,反潜防空能力早跟不上时代。 再看对岸,3 艘航母编队往台湾海峡一摆,配上几十艘 055、052D 驱逐舰和五十多艘潜艇,别说争夺制海权,连港口都得被堵死。左营港那 14 万吨储油量和 1.37 万吨弹药储备,看着不少,真打起来几天就耗光,补给船想进来?先闯过封锁线再说,那难度比闯红绿灯还大。 最要命的是物资补给,这岛就是个 “进口依赖症重症患者”,能源对外依存度 97% 以上,天然气 98% 靠海运,储备最多撑 14 天,2024 年环台军演时中油紧急供气都没撑过两周。 粮食更惨,自给率不足 30%,每年要进口 1200 多万吨谷物,主粮进口依赖度 95%,粮仓储备也就 60 天的量,还全是单一品种。 这些东西全靠高雄、基隆那 5 个港口运进来,一旦海空被封,油轮进不来,电厂就得停摆,汽车开不动,连空调都没法开;粮船靠不了岸,超市货架不出一周就空了,老百姓抢完米抢面,社会不乱才怪。 1982 年马岛战争就是现成的例子,英国从 1.3 万公里外派特混舰队封锁,阿根廷守军 1.5 万人硬生生被断了补给,弹药粮食越打越少,最后弹尽粮绝只能投降,台湾离大陆平均才 180 公里,封锁起来跟关家门似的,比英国当年轻松十倍。 要是真沦到打地面战,那损失更是往天花板上冲。台湾就 3.6 万平方公里,2300 多万人挤在西部沿海的城市带,台北、台中这些地方楼挨楼、人挤人,战场一铺开,民居、商店、工厂全得遭秧。 更别提新竹的半导体产业,台积电那些厂房只要挨上一下,不仅台湾经济命脉断了,全球芯片都得涨价,战后恢复没几十年根本没戏。 台湾防务部门自己都算过,海空力量撑不过一周,物资储备顶多维持一个月,而且岛没有战略纵深,西部平原一被突破,后面就是城市,根本无险可守。 他们的防御体系全靠公路连起来,一旦公路被炸断,各个据点就成了孤立的 “孤岛”,想调兵调粮都动不了。 对岸要是首批投送 5 万兵力和 1300 辆装甲车登陆,用不了几天就能撕开防线,到时候军队弹药跟不上,老百姓吃饭都成问题,这损失可不是数字能算清的,完全是赔本买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