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荷兰政府正式宣布了 将原定于2026年上半年实施的针对半导体设备出口的管控措施

荷兰政府正式宣布了 将原定于2026年上半年实施的针对半导体设备出口的管控措施提前至2025年,并且升级了限制的内容——把DUV光刻机出口限制门槛从7纳米下调至14纳米,ASML 1970i、1980i等中阶机型及配套测量检测设备、计算光刻软件均纳入许可证管理,审批周期最长达90天。这一决定对于全球科技产业,尤其是处于高端光刻机市场垄断地位的ASML公司,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荷兰当局此次出口管控措施,限制了向中国出口能够生产先进芯片的设备。2022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超过千亿美元,其中光刻机市场份额最大的就是ASML,其不仅垄断高端光刻机市场,2024年对华营收占比达28%,中国更是其最大DUV市场,贡献全球35%的DUV销量。按照荷兰当局的说法,此次出口管控措施“将比以前更深层次地限制中国获得先进的半导体制造设备的能力”。 如果ASML断供高端光刻机,那么中国制造的芯片将很难得到先进制程,很可能会面临“卡脖子”的局面。这将直接影响到中国各行各业,甚至影响到普通人的生活。根据美国权威机构的统计,2021年,由于全球芯片供应不足,导致各行各业损失达5000亿美元。现在一旦断供,芯片链断supply,会造成怎样的损失,很难估算。 虽然短期内面临“卡脖子”局面,但从长期来看,这或许反而是一个机遇,比如推动国内芯片产业的发展。上海微电子28纳米光刻机良率已达90%,中芯国际14纳米产能良率突破90%,长江存储实现232层3D NAND量产,比如在封锁华为的情况下,华为Mate 60 Pro手机用的麒麟9000S芯片就研发成功了。 荷兰当局这次限制措施,其实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ASML前CEO温宁克(Peter Wennink) 曾表示:“科技不应该成为武器……半导体产业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荷兰的限制措施会影响每一个人。”且中国掌握全球90%稀土精炼产能,ASML单台光刻机需10公斤以上稀土磁体,中方已升级稀土管制,含0.1%中国稀土的光刻机类货物出口需许可,荷兰短期难寻替代方案。 荷兰升级光刻机出口限制,其实就是用技术搞单边封锁,想卡住中国的芯片脖子。但这招根本不聪明,半导体产业早就是全球化分工,ASML离不开中国市场和稀土,我们也不会坐以待毙。 短期确实会面临先进制程的难题,但长期来看,反而倒逼咱们加速自主研发——28纳米光刻机、成熟制程芯片的突破,都是最好的证明。 核心技术靠买是靠不住的,只有自己掌握才踏实。而且全球化不是单方向的,违背趋势搞封锁,最后只会让自己错失市场,反而推动被限制者走出替代之路,全球产业格局早晚得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