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外媒:连续6个月,中国每天增加100万桶原油储备,在为大事做准备? 近日,《华

外媒:连续6个月,中国每天增加100万桶原油储备,在为大事做准备? 近日,《华尔街日报》等多家外媒援引业内分析师的话报道称,今年以来,中国采购和囤积石油的速度明显加快。 要知道,咱们开车、发电、造化肥,甚至很多日常用品都离不开石油,可咱们国家用的石油七成多都得从国外买。今年年初,咱们新实施的《能源法》已经把存石油当成了必须做的事,不再是可做可不做的选择,国家和企业都得担起这个责任,所以现在存油是按规矩办事,更是为了防患未然。 早年间咱们就吃过能源紧张的亏。2008年南方下大雪,电网都冻瘫痪了,那时候大家才更清楚能源储备有多重要。也是那年,国际油价一路高涨,刚成立的国家能源局压力特别大,到底买不买、存不存,争论了好久。 最后他们判断油价会跌,硬是等到低价才开始存,没花冤枉钱。到后来中俄谈石油合作,谈了15年都没成,最后好不容易坐下来签协议,俄方还临时提技术问题想反悔,从那时候起咱们就明白,石油来源得靠自己提前布局,不能等着急用了才去找。 现在的世界局势更复杂,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没停,中东那边也老是不太平,这些地方都是产石油的大户,万一哪天运输线路被切断,或者他们不卖油了,咱们的日子就不好过。 就像1973年中东国家不给西方国家供油,那场能源危机好多工厂停摆,老百姓连汽油都加不上。咱们现在存石油,就是想达到能支撑180天使用的目标,哪怕真的断供了,也能扛过最艰难的时期,不让经济受大影响。 而且现在存油还能划算不少。今年国际油价本来该跌的,就因为咱们买得多,才稳住了65美元左右,要是等油价涨起来再存,就得花更多钱。这就像家里趁粮食便宜的时候多买点存着,既省钱又放心。 更聪明的是,存石油还能帮咱们应对美元波动的风险,把手里的外汇换成实在的石油,比拿着随时可能贬值的外币踏实多了,油价涨的时候这些储备还能升值,真是一举两得。 可能有人会问,现在新能源车越来越多,为啥还存这么多石油?其实新能源车还没普及到能替代所有石油用途,而且工业生产、货运物流这些大块头还得靠石油撑着。 咱们存油不是不发展新能源,而是给新能源发展留足时间,就像家里备着老粮食,同时种新庄稼,两边都不耽误。 为了让石油来源更稳,咱们还找了好多卖家。现在俄罗斯就是咱们最大的石油卖家,不过今年前几个月进口量稍微降了点,因为咱们还能从沙特、马来西亚这些地方买,中东那边的石油占了咱们进口的四成多,马来西亚今年的进口量还涨了不少。 这样一来,就算某个地方不给油了,还有别的地方补得上。就像这次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访华,想跟咱们谈涨价的事,咱们也能从容应对,因为手里有其他渠道,不怕被拿捏。 这些石油都存在舟山、大连这些沿海的储备基地里,进口的石油能快速存进去,需要的时候又能通过管道送到全国各地。 反观美国,他们的石油储备现在是几十年来最低点,还在卖油换钱缓解短期压力,跟咱们比起来,咱们更看重长远的安全。 说到底,连续半年存石油,就是为了手里有“硬底牌”。现在中方用“风高浪急”形容世界局势,这话太实在了,国际上的变数太多,谁也说不准明天会发生啥。 这些存在库里的石油,就是应对风浪的“压舱石”,能让咱们在各种不确定的情况里稳住阵脚,不管是能源断供还是油价暴涨,都能扛过去,保证咱们的日子正常过、经济稳得住。 这不是为了某件具体的“大事”提前准备,而是为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备好预案,毕竟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能源安全的钥匙必须攥在自己手里。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