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地区性银行日前再次“暴雷”,两家银行披露,遭遇借款人涉嫌欺诈事件;而此前,美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第一品牌”和汽车贷款机构“三色”宣布破产,导致信贷投资者蒙受损失。分析指出,信贷丑闻接连曝光,引发市场对银行贷款健康状况广泛担忧。
两家银行遭遇欺诈事件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近日报道,美国锡安银行集团和西部联盟银行分别披露涉嫌遭遇欺诈。
锡安银行集团在监管文件中称,发现两笔有关联的工商业贷款存在“明显虚假陈述和违约行为”,将对相关贷款计提6000万美元拨备。该行同样发现“与贷款及抵押品相关的其他违规行为”,已在加利福尼亚州对涉事借款方提起诉讼。锡安银行集团总部位于犹他州,资产规模约890亿美元。
西部联盟银行则披露,已就某借款方未能提供抵押品等指控提起欺诈诉讼。花旗集团分析师估算,该行正寻求追回约1亿美元资金。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该行资产规模大约870亿美元。
两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宣布破产
此前,美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第一品牌”和汽车贷款机构“三色”宣布破产。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三色”公司将其发放的贷款打包成债券。“第一品牌”公司则利用专业基金,以其发票作为抵押获取信贷。华尔街将次级抵押贷款打包成资产支持债券的做法曾助长2008年金融危机。放贷标准宽松多年,导致美国房价下跌时所有涉及次级债的金融产品价格暴跌。
报道说,特别是“三色”公司把向几乎没有信用记录的借款人发放的贷款捆绑在一起,进行分档处理后出售给投资者。就在该公司倒闭前几个月,部分债务切片还获得最高AAA评级。
市场担忧银行贷款健康状况
《华尔街日报》认为,“第一品牌”和“三色”的破产已引发市场对放贷标准的忧虑。
富国银行中型银行分析师布拉西勒说:“历史上欺诈事件具有高度偶发性,属个案性质。但如果这类不法分子集中涌现,欺诈变得普遍怎么办?这正是当前投资者试图解答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