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为了生育率,开始对高校女生下手了。 近日,据俄罗斯方面消息,普京为了俄罗斯人口,将对俄罗斯高校的女大学生给予宽松的政策。 未来,在大学时,可以结婚生子,而且还提供生育补贴,在高校专门设立母婴室,提供所有的便利为高校女生生育创造条件。 2025 年 10 月 23 日,普京在国家人口与家庭政策执行委员会会议上明确表态,提高在校学生孕产补助已成为优先任务。 他在演讲中强调,这一举措关乎国家未来,需在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机构全面推广。 目前俄罗斯 27 个地区已先行试点,向全日制高校怀孕学生发放一次性补贴,多数地区标准为 10 万卢布(约合 7300 元人民币)。 莫斯科国立大学等高校已建成母婴室和临时日托班,配备婴儿护理台、温奶器等设备,方便学生母亲兼顾学业与育儿。 政策加码的背后,是持续恶化的人口数据。 俄罗斯国土面积达 1709.82 万平方公里,2024 年底人口仅 1.44 亿,且出生人口降至 122.2 万人,为 1999 年以来最低。 2025 年第一季度数据更不乐观,出生人口 28.9 万,同比再降 4%。 俄罗斯统计局预测,到 2046 年人口可能跌至 1.388 亿,老年人口比例将从 24.5% 升至近 27%。 国家杜马教育委员会副主席兰特拉托娃指出,高校奖学金根本无法支撑生育成本 —— 全国最低奖学金仅 1967 卢布,即便是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的优等生,每月也只有 5000 卢布。 人口危机的根源可追溯至历史积弊与现实挑战。 二战及苏联解体造成的人口低谷,至今仍影响着人口结构。 更严峻的是近十年生育率的断崖式下跌,2014 至 2024 年间降幅达三分之一。 年轻人生育意愿低迷成为核心症结,许多女性选择推迟生育,高校女生群体尤甚。 兰特拉托娃在提案中分析,在校女生缺乏固定收入与住房,没有财政支持往往被迫放弃生育。 俄乌冲突带来的人口损耗,进一步加剧了对未来劳动力供给的担忧。 此次高校生育支持政策,是俄罗斯长期人口治理的延续与升级。 早在 2025 年 2 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上调全国生育补贴,首胎补贴增至 67.7 万卢布,二胎达 89.4 万卢布。 根据规划,2026 年最高津贴将达 95.5 万卢布,2028 年预计升至 118.8 万卢布。 “家庭” 项目更计划到 2030 年累计投入 18 万亿卢布,涵盖优惠房贷、低收入家庭定额补助等多元支持。 普京多次倡导 “大家庭” 价值观,将生育 3 个及以上孩子定位为社会规范。 但政策落地仍面临多重现实阻碍。 尽管法律规定企业不得解雇产假员工,且产假福利优厚,但职场隐性歧视仍让许多女性顾虑重重。 高校虽增设母婴设施,但灵活授课制度、学分认定等配套措施尚未完全跟上。 年轻群体的生育观念转变也非朝夕之功,西方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与生活压力叠加,让 “少生晚生” 成为普遍选择。 有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学生接受采访时表示,补贴能缓解经济压力,但学业进度与职业发展的冲突仍是主要顾虑。 俄罗斯的人口治理实践,折射出全球低生育率浪潮下的共同挑战。 普京在会议中坦言,出生率下降是全球性趋势,俄罗斯的应对需兼顾短期激励与长期价值引导。 目前政策效果已初显,试点地区高校生育登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 12%,但距离 “大家庭” 目标仍有差距。 国家杜马正推进立法修改,计划将怀孕学生补助金统一提至所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从制度层面夯实保障。 据 2025 年 10 月最新消息,俄罗斯科学与高等教育部已要求全国高校在 2026 年前完成母婴设施建设。 生育补贴发放系统实现线上申领,审核周期从 15 个工作日压缩至 7 天。 这场关乎国家未来的 “人口保卫战”,仍在持续推进中。 信源:人口下降60万人!俄罗斯急了,普京签署命令,提高女学生孕产津贴——百姓家国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