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MEGA爆燃的事件中,想到的几个问题:
1、吃瓜群众距离真相很远。
许多事故的真相只掌握在车主心里和车企手里,车企具备足够的信息,车主知道具体真实情况。维权的过程中,车主和车企处于实力不对等的关系里,中间会有具体协议达成,许多真相并不就像公布的那般。
2、车主维权难、舆论是一滩浑水。
在这次事故背后,率先传播的是几种谣言,诸如早就有提醒,早就有伤,迟迟未处理,充电不规范等等。且不论这些传闻是真是假,即便是媒体在分析这些问题时,也会给出自己的见解,这些都不见得是真的,甚至会混淆视听,使得车主真正的表述被掩盖。
3、个体的公信力问题。
在过去发生了许多恶意维权、敲诈车企的新闻,网络上对个体车主的表述缺乏足够的信任,相反对车企的表述则处在一种不得不相信的状态,没有更好的途径发布权威信息,以正视听。
这次MEGA的事故中,车主优秀的地方就是直接找律师,从根本上消除了谣言的温床,出事之后率先找律师固定证据,非常明智。只是,生活中有这种认识的车主还是太少了,没有那么多精力。
至此,MEGA爆燃的真相大家都还不知道,有一些网友在评论区说新规在2027年才会实施之类的,我觉得还是在混淆视听。
2020年的国标中就规定了进行热失控测试时,电池包或系统在发生热失控的第一个5分钟内,不应发生起火、爆炸,车内提供不可消除的声学、光学提醒,整个试验过程,电池包或系统的外部不能有火焰溢出。
早期的大众MEB的电池包要求我记得是17分钟,上汽通用523电池包是30分钟以上,福特电马的三元锂电芯也是30分钟以上。新规只是进一步要求了不起火、不爆炸。
至于说MEGA的电池包不合格,这一点我完全不认同的,理想在安全性上的投入很足。只是说,现在许多新能源车为了安装更大容量的电池会选择超长的轴距,但底盘又设计的非常低。超长轴距加上超低间隙,日常使用中很容易发生托底,特别是飞坡路段,容易卡住电池中间,对电池内部造成损伤。
我倾向认为MEGA的电池包在日常使用中受到了一些损害而没有发觉。与此同时,我觉得如果是超长轴距的产品,还是尽量提高一些离地间隙,大电池的纯电产品,SUV是最合适的形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