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31国正在准备战争,俄罗斯联邦情报局局长警告:和谈都是假象,北约正在准备一切战争资源,谨防他们最后反扑。 据SVR披露的情报,北约盟军反应部队的资源补充工作被列为优先级,31个成员国集体动员军工产能,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坦克生产线、法国达索公司的战机装配车间、波兰的弹药库扩建项目……欧洲军工企业的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200%。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些国家同步推进“社会动员”——英国国防部组织平民应急疏散演练,瑞典政府向民众发放战时生存手册,甚至一些非政府组织通过文化交流活动传播“俄罗斯威胁论”。 “这不是简单的军事演习。”纳雷什金指着会议现场的大屏幕,播放着北约“坚定捍卫者2024”军演的卫星图像。这场持续五个月的演习,动用9万士兵、50多艘军舰和80多架战机,模拟从北美驰援欧洲的跨洋作战。 尽管北约宣称演习针对“势均力敌的对手”,但演习地点集中在波兰、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其指向性不言而喻。更让俄罗斯警惕的是,土耳其因吉尔利克空军基地已向北约开放,该基地距离俄罗斯边境仅1200公里,较欧洲传统基地缩短近一半航程。 欧洲的“备战焦虑”源于多重压力。2025年10月,乌克兰东线战场出现戏剧性转折:哈尔科夫方向的多支乌军部队被曝举白旗投降,俄军红军城轴线单日推进上千平方公里。 基辅当局虽紧急否认,但泽连斯基在华盛顿的表态暴露了真实困境——“冲突已临近结束”。美国拒绝提供“战斧巡航导弹”,特朗普团队直言“北约援助无法扭转战场趋势”,反而积极筹备与普京在布达佩斯的峰会。 这种态度转变,迫使北约欧洲成员国不得不独自面对俄罗斯的核威慑——毕竟,谁也不想成为第二个被“萨尔马特”导弹覆盖的国家。 俄罗斯的应对同样强硬。SVR披露,英国和部分欧盟国家正通过乌克兰代理人对俄领土实施打击,甚至策划恐怖袭击。 作为反制,俄罗斯与白俄罗斯深化防务合作,向明斯克无偿转交核导弹,并在加里宁格勒部署“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系统。更微妙的是,普京与特朗普在2025年已进行八次电话沟通,讨论内容包括停火协议细节,而泽连斯基只能通过“延长战时状态至2026年2月”的法案,勉强维持国内秩序。 这场博弈的深层逻辑,是北约与俄罗斯在“混合战争”领域的全面较量。纳雷什金特别提到,数字技术已成为战略竞争焦点——无人机袭击、网络攻击、AI伪造的视频正在颠覆传统战争形态。 俄罗斯国防部公布的视频显示,乌军士兵高举白布投降的场景,与北约媒体渲染的“俄军暴行”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信息战的效果甚至超过实体武器。 当美俄在布达佩斯密谈停火方案时,乌克兰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前线部队弹药枯竭、F-16战机因耗材短缺每周仅能出动数次、国内年轻人对征兵令避之不及。 而北约的“备战”更像是一场自救——欧洲领导人既想维持对俄威慑,又害怕被拖入核战争深渊。这种矛盾心态,在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必须独立于美国”的言论与德国默茨政府悄悄恢复与俄能源贸易的行动中暴露无遗。 纳雷什金的警告,实则是撕开了北约“防御性联盟”的伪装。当31个国家集体动员军工产能、组织民防演练、控制数字信息时,所谓的“和平谈判”不过是权力游戏中的缓冲策略。而真正的危险在于,当欧洲的备战达到临界点时,任何一次误判都可能引发不可控的连锁反应。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早已超越了俄乌两国的范畴。当北约的坦克在工厂里组装,俄罗斯的导弹在发射井待命,普通民众的命运却被绑在战车的齿轮上。 那么,你如何看待这场“静默备战”背后的博弈?北约的军事动员究竟是防御还是威胁?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