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每一个国家的谈判代表都应该学习中国的李成钢!”2025年10月16日报道,在美

“每一个国家的谈判代表都应该学习中国的李成钢!”2025年10月16日报道,在美财长怒批李成钢后,美高官:李成钢是谈判高手,充满智慧! 谈判这事儿拼的从来不是嗓门,是肚子里的干货和手上的牌,李成钢两样都不缺,这才让他在跟美国人过招时游刃有余。 就说8月底的华盛顿之行,贝森特后来跳出来说他“不请自来”“举止没礼貌”,还编出“要让全球混乱”的瞎话,搞得好像李成钢是上门找茬的。 结果商务部一公布事实,美方的谎言当场破功——这趟行程是早就敲定的,目的是落实中美元首的共识,谈的是中美经贸关系里的实在问题,连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都赶在这时候判了特朗普时期的钢铝关税不合法,等于给李成钢的谈判立场送了份司法“助攻”。 贝森特之所以急着泼脏水,说白了就是谈判桌上没占到便宜,只能靠骂街找补,这种失态恰恰证明了李成钢戳中了美方的痛处。 那次谈判的核心是美方想对中国船只收歧视性“港口费”,想用这招打压中国航运业,李成钢没跟他们扯虚的,当场就算清了账:这政策一旦落地,不仅破坏国际航运秩序,还会推高美国自己的通胀,搞垮本土港口的竞争力和就业,最后全球供应链都得跟着乱。 这番话全是基于数据和逻辑的实话,没有半句情绪性指责,却比任何强硬表态都管用。 美方后来悄悄撤销了对艾睿电子中国分公司的贸易限制,说白了就是服软了,想给接下来的谈判留条后路,毕竟跟李成钢硬耗,吃亏的是自己。 再看中美之间的拉锯战,李成钢的策略从来都是“抓大放小,守得住底线”,2025年6月的中美经贸磋商,美方最急的是让中国恢复稀土出口规模,缓解福特等车企的停产危机,贝森特为了施压还玩了把中途离场的戏码,号称要回国参加国会听证会。 可他没想到,自己走了之后,李成钢直接跟剩下的美方代表谈成了原则性框架协议,核心是建立“司局级-部级”的双向磋商机制,把美方之前搞的单边监督模式给废了。 这一下,美国再想单方面撕毁协议就没那么容易了,中方的战略目的稳稳达成,贝森特那点小伎俩反而成了笑话。 7月在瑞典的谈判更能看出他的章法,美方盼着中方松口,提了一堆诉求,特朗普还在背后搞舆论造势,说“主动权在自己手里”。 结果李成钢通报的会谈结果特别干脆:双方只达成了延长暂停24%对等关税的共识,至于美方最想要的其他条款,一个字没提。 这招特别妙,既避免了贸易战升级对双方的伤害,又没在核心利益上让步,把美方的急功近利衬托得淋漓尽致。 要知道,当时美国的贸易赤字已经高达1.2万亿美元,比谁都需要贸易缓和,李成钢就是掐准了这点,才把谈判节奏牢牢抓在手里。 不光跟美国谈得好,在多边舞台上,李成钢的能力一样被公认,2022年WTO第12届部长级会议(MC12)上,谈了21年都没结果的渔业补贴问题,眼看就要黄了,是他在总干事召集的“绿屋会议”上主动协调,用两三个小时就促成了各方认可的协议,这可是WTO自贸易便利化协定后第一个多边协议,意义重大。 2023年他还跟欧盟签了英国脱欧后的减让表协议,给拖了四年多的谈判画上了句号,这种协调能力可不是随便哪个谈判代表都有的。 最绝的是他处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火候,2025年9月谈TikTok问题,美方想把科技问题政治化,逼中方让步。 李成钢先把话撂死:“绝不以牺牲原则立场、企业利益为代价”,明确反对把经贸当武器,但转头又跟美方达成了基本框架共识,支持企业在市场原则基础上谈合作。 既守住了国家底线,又没把路堵死,这种分寸感,恰恰是谈判的最高境界。 美方后来的反应也很耐人寻味,贝森特骂完之后,中国不仅没换掉李成钢,反而免了他的WTO常驻代表职务,让他专心聚焦中美经贸谈判,等于给美方递了句话:“想换对手?没门,让他跟你们好好谈”。 这一下,美方反而没了脾气,毕竟跟李成钢谈,虽然费劲,但至少能谈出实在结果,换成别人,可能连沟通的逻辑都对不上。 所以说,美高官夸他“充满智慧”是真的懂行。 李成钢的谈判从不是靠耍嘴皮子,而是靠专业打底——法律条文烂熟于心,经济数据信手拈来;靠策略取胜——知道对方的软肋在哪,自己的底线在哪;更靠心态稳定——不管美方怎么挑衅、失态,他永远是“专业、理性、深入、坦诚”这八个字的风格。 这种既能硬刚霸权,又能灵活变通,还能守住利益的能力,确实值得所有谈判代表学一学。 毕竟谈判的本质是解决问题,不是比谁嗓门大,李成钢恰恰把这点做到了极致。

评论列表

No Pain No Gain
No Pain No Gain 1
2025-10-23 11:52
不服就干,干完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