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要求匈牙利在普京出席布达佩斯与美国的峰会时,逮捕普京。匈牙利对此态度明确,将确保普京顺利入境参加美俄峰会,并在会后安全返程。看这个样子,匈牙利是并不打算卖德国这个面子,越是说什么,就越是反着干,其实这也是正常的,毕竟普京这次到布达佩斯,是去和特朗普进行会谈,谈论的重心还是乌克兰问题。 德国政府近日明确要求匈牙利遵守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如果普京出席布达佩斯与特朗普的峰会,必须立即执行拘捕程序。这项要求源于2023年国际刑事法院对普京发出的通缉令,指控其涉嫌从乌克兰非法转移儿童,此举被视为战争罪。德国外交部发言人强调,匈牙利作为罗马规约签署国,直至2026年4月仍需履行义务,否则将破坏欧盟法治基础。 柏林的立场反映出欧洲主流国家对俄罗斯行动的强硬态度,这些国家已对俄实施多轮制裁,总额超过2000亿欧元,旨在孤立莫斯科并支持乌克兰抵抗。德国作为欧盟经济引擎,其能源转型虽已推进,但仍视普京访欧为对国际规范的挑衅。匈牙利的外交选择则暴露了欧盟内部的深层裂痕,长期以来,布达佩斯在对俄政策上游离于集体决策之外,常以国家利益为由阻挠援乌决议。这种分歧不只关乎法律执行,更牵扯到欧洲地缘战略的平衡。 匈牙利外交部长西雅尔多公开表态,将确保普京顺利入境,参加美俄峰会,并在会后安全返程。这一承诺直接回击德国压力,凸显布达佩斯对主权决定的坚持。 作为欧盟中少数亲俄成员,匈牙利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南流管道每年输送约60亿立方米廉价燃料,占其总进口的80%以上。这不仅稳住了国内能源价格,避免了通胀飙升,还支撑了制造业出口。 2025年欧盟预算中,匈牙利面临22亿欧元冻结资金的困境,欧尔班政府借峰会定位为“和平推动者”,试图换取布鲁塞尔让步。普京访匈的背景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推动的第二次美俄对话,上次阿拉斯加会晤虽未达成协议,但奠定了冻结前线的基础。此次布达佩斯选址,部分源于匈牙利的中立形象,却也放大欧盟的尴尬:一方面欢迎任何促成乌克兰公正和平的努力,另一方面担忧峰会绕过基辅,削弱集体支持。 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执行依赖成员国合作,而非强制机制,这正是匈牙利敢于表态的底气。 2025年4月,匈牙利宣布启动退出程序,成为欧盟首个此类国家,此举源于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逮捕令的抗议,但普京案更直接考验其决心。直到退出生效,布达佩斯理论上仍须拘捕,但类似蒙古2024年接待普京的先例显示,能源依赖往往凌驾于法律之上。欧盟委员会虽未禁止普京入境,但强调成员国须评估风险。德国的施压不止于外交照会,还延伸到北约框架,东欧邻国如波兰和罗马尼亚已启动领空审查。这些国家视俄罗斯为首要威胁,波兰每年援乌超过100亿欧元,罗马尼亚空军巡逻频次增加30%。匈牙利的选择虽获特朗普团队默许,却可能加剧欧盟预算谈判僵局,资金解冻需通过法治审查,布达佩斯正以此为筹码博弈。 普京专机抵达布达佩斯的航线规划充满变数,直线距离不足2000公里,却需穿越多个ICC成员国领空。 潜在路径包括黑海经塞尔维亚,或白俄罗斯上空转斯洛伐克,前者避开波兰,后者绕开乌克兰战区。塞尔维亚作为非欧盟国,已私下同意人道通道,土耳其也可能提供中转,尽管其与北约关系微妙。罗马尼亚军方虽宣称拦截能力,但总统与总理内斗导致决策延迟,未发飞行禁令。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的亲俄倾向或助一臂之力,但波兰的强硬态度不容小觑,其关闭应答通道的威胁已传至克里姆林宫。俄罗斯团队为此调整方案,成本估算达300万美元,包括备用燃油和调度费用。这种博弈凸显欧洲空域管理的复杂性,北约虽将民航归各国管辖,但特朗普的介入——通过非正式渠道劝阻东欧“避免摩擦”——进一步模糊界线。峰会若成行,将是普京三年多来首次踏足欧盟,象征其外交孤立有所松动。 乌克兰问题是峰会核心,特朗普承诺“快速结束冲突”,焦点锁定顿涅茨克领土调整和黑海保障。 基辅高层虽获知行程,却表达不满,威胁切断对匈牙利的电力出口,后者已与罗马尼亚签备用协议。欧盟援乌总额超1500亿欧元,但疲劳迹象显现,民调显示60%欧洲民众优先能源稳定而非军事援助。匈牙利的亲俄立场源于历史和经济双重因素,冷战后其天然气进口从俄罗斯占比升至90%,2022年战事爆发后虽短暂中断,但南流管道扩容迅速恢复供应。这与德国的去俄化路径形成对比,后者液化天然气进口翻番,却付出工业产值下滑5%的代价。欧尔班借峰会提升国内支持率,明年春季选举中,选民对能源账单敏感度高达70%。德国的压力虽激烈,却难掩欧盟整体困境:统一对俄制裁执行不均,匈牙利多次否决决议,导致援乌延误。布达佩斯视此为杠杆,换取欧盟资金和能源豁免,凸显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