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根据法新社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我们不会让北京企图控制全世界的生产链。贝森特声称,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在正在进行的贸易谈判中“不尊重”且难以相处。 贝森特接着说,之前中美已经进行了四轮贸易谈判。他自己也承认,这四轮谈判是富有成效的,而且双方都保持着高度尊重。可转头就变了调,说李成钢是“不请自来”到华盛顿。 他还强调,李成钢这次来不仅没带好态度,还发出了极具挑衅性的威胁。但实际上,中国在任何国际谈判里,一直都是基于事实和规则说话,从来不会搞所谓的“挑衅威胁”,贝森特这话明显是在歪曲事实。 聊到贸易谈判,贝森特还把话题扯到了中国的稀土管制上。他一口咬定,中国对稀土的管制是在“与世界对抗”。 他甚至呼吁“全球”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北京限制稀土出口的做法。要知道,稀土虽然重要,但中国对稀土的管制,本质上是为了保护资源环境、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完全符合国际规则,根本谈不上“与世界对抗”。 贝森特还对着盟友喊话,说要清楚地告诉他们,必须共同努力对抗中国的稀土政策,还放话“这就是我们将要做的”。这种拉帮结派、搞对抗的做法,本身就不符合全球产业链合作共赢的大趋势。 有意思的是,贝森特话锋又一转,说尽管美国手里有能采取有力报复措施的牌,但美国宁愿不去用。这话听着就很矛盾,一边喊着要联合盟友对抗,一边又说不搞报复,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不过是美国想既当“好人”又想施压的小把戏。 先不说别的,单说贝森特提到的“四轮富有成效且高度尊重的谈判”,这就说明中美双方其实是有合作基础的。可他后面又说李成钢“不请自来”“挑衅威胁”,这前后逻辑根本对不上。 要知道,国家之间的官员互访和谈判,都是经过双方提前沟通协调好的,怎么可能存在“不请自来”的情况?贝森特这么说,无非是想制造一种“中国主动挑事”的假象,好让美国站在所谓的“道德制高点”上。 再说说稀土的事。全球产业链里,稀土确实是很多高科技产业的关键原材料,比如新能源汽车、芯片、航空航天这些领域都离不开它。 但中国作为稀土资源大国,一直都在合理利用和出口稀土,只是这些年为了避免资源过度开采、保护生态环境,才出台了相应的管制措施。而且中国的管制完全是透明的,也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从来没有故意卡谁的脖子。 反观美国,自己国内也有稀土资源,却长期依赖进口,尤其是从中国进口。现在中国规范稀土出口,美国就急了,还喊着要“全球联合对抗”,这本质上是不想承担保护自身资源和环境的责任,还想继续低成本享受中国的资源红利。 还有贝森特说的“美国可以采取有力报复措施但宁愿不做”,这话更站不住脚。这些年美国在贸易领域,对中国加征关税、搞技术封锁,哪次不是主动采取“报复措施”?现在说这种话,不过是想麻痹外界,同时给中国施加心理压力。 要知道,全球产业链是几十年形成的,是各国分工合作的结果,不是哪一个国家能随便“控制”的。美国一直把“中国控制产业链”挂在嘴边,其实是自己想主导全球产业链,害怕中国在产业链中的影响力提升。 这次贝森特在发布会上的一番话,处处透着矛盾和双标。一边承认之前谈判有成效,一边又抹黑中国谈判代表;一边喊着要联合对抗,一边又说不搞报复;一边指责中国稀土管制,一边又无视自己对资源的浪费和对外依赖。 说到底,美国现在的心态就是既想在贸易谈判中占便宜,又不想平等对待中国,还想通过拉帮结派的方式打压中国发展。但现在的世界早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的,合作共赢才是主流。 中国在贸易谈判中,一直保持着理性和克制,也始终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和美国沟通。可如果美国一直抱着抹黑、施压、搞对抗的心态,那后续的谈判恐怕很难有真正的进展。 毕竟,谈判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矛盾。贝森特要是真的想推动中美贸易关系向好发展,就该拿出诚意,停止无端指责和抹黑,用实际行动推动双方回到合作共赢的轨道上来,而不是整天喊着“对抗”“联合”的口号,做那些不符合全球利益的事。 现在全球经济都面临着复苏的压力,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更应该承担起大国责任,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要是美国继续沿着贝森特说的“对抗”路子走下去,最终不仅会影响中美两国的利益,还会给全球经济复苏添乱,这恐怕不是任何人想看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