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普京和俄罗斯高层忌惮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 10月12日,特朗普表示若俄乌冲突不能解决,美国将向乌克兰援助“战斧”导弹,这让该导弹再次被世人关注。再结合之前俄媒透露的俄罗斯可能的反制之强硬(向古巴送导弹),不难看出俄罗斯对“战斧”的忌惮。 虽然“战斧”不算最顶尖的导弹,但美国海军公开的性能数据摆在那儿,威慑力实在不容小觑。最新的“战斧”Block V型导弹,射程能达到1600公里,精准度更是能控制在10米以内,这就好比从几百公里外扔东西,能准确砸中一扇窗户。 更关键的是,它能从美国海军的驱逐舰、核潜艇上发射,要是从黑海或者波罗的海部署,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大部分战略要地,像军事指挥中心、大型能源设施这些关键目标,都在它的打击范围之内,这自然让人不敢掉以轻心。 俄罗斯当然不是没有应对手段,比如S-400、S-500这些先进的防空系统,其对巡航导弹的拦截成功率能超过85%。 但问题在于,俄罗斯国土面积太大了,防空系统根本没办法铺满每一寸土地。俄罗斯的防空重点只能放在莫斯科、圣彼得堡这种核心城市,还有西部边境这些关键区域。 至于广袤的西伯利亚、远东地区,以及一些后方的补给枢纽,防空力量就相对薄弱了,存在不少“防御空白”。这种不均衡的布局,刚好给“战斧”导弹留了机会,它完全可以避开严密防守的地方,专挑这些防空薄弱点下手。 而如果乌克兰拿到了“战斧”导弹,局面就会得更复杂。 以前乌克兰的武器射程有限,大多只能打击前线附近目标,有了“战斧”之后,1600公里的射程直接把攻击范围延伸到俄罗斯内陆。那些之前觉得“很安全”的内陆能源设施、铁路枢纽、军火仓库,都可能成为打击目标。 一旦这些地方被击中,不仅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还可能打断俄罗斯的军事补给线,影响前线作战。俄罗斯国防部也说过,要防住这种分散的巡航导弹袭击,得建多层次的防御网。 但全面部署这种防御网要花海量的军费,现在俄罗斯经济压力不小,要承担这么大的开支确实很困难,这就进一步放大了“战斧”导弹带来的压力。 说到底,俄罗斯忌惮的不是“战斧”有多先进,而是它在现实战场环境里能发挥的战术优势——既能精准打准关键目标,又能钻防御的空子。这种“打得远、打得准,还能找漏洞”的特点,让俄罗斯陷入了“打得到、防不全”的困境。 哪怕只有一两枚导弹突破防御成功击中目标,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比如能源供应中断、补给受阻等。 也正因为这种实实在在的威胁,普京和俄罗斯高层才会对“战斧”巡航导弹如此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