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次对美出手 美国就是揣着“双标”当盾牌,一边拿“国家安全”当幌子把23家中企(大半是芯片企业)塞进管制清单,转头就放任美企偷偷给台湾输送军事技术——这两件事凑在一起,哪里是什么“竞争”,分明是明晃晃踩中国红线。真当中国还会惯着? 9月底中方直接出手反制,学着美国玩了几十年的规则怼回去,拿“出口管制+不可靠清单”划下硬杠杠,这不是冲动,是拿着事实和实力说话,更是告诉全世界:想赚中国钱就得守中国规矩,碰台湾红线就别想在中国市场立足。 先掰扯清楚美国干的这两件事有多离谱。把23家中企列入管制清单,说穿了就是怕中国芯片产业突破“卡脖子”困境。可他们自己呢? 美国国会近期曝光的一份内部报告显示,2023年6月至2025年6月,五角大楼竟通过“学术合作”名义,向与中国高校、军工单位合作的项目偷偷拨款超25亿美元,涉及数百个合作课题,其中80%的合作方是被美国政府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机构。 更讽刺的是,这些合作领域全是军事科技的核心:高超音速飞行器、人工智能战场应用、半导体军用材料、量子通信加密技术,随便一个都是能改写战争规则的关键技术。一边喊着“要遏制中国科技”,一边又把纳税人的钱送过来帮中国搞研发,这不是自相矛盾是什么? 报告里还义正辞严地指责“资金滥用”,这话用来骂他们自己倒是精准得很。 比科技打压更过分的是触碰台湾红线。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可美国企业偏要往枪口上撞。 今年9月,多家美企被曝出向台湾地区输送“水下无人潜航器核心部件”“雷达信号干扰技术”,甚至协助台军升级“雄风-3”导弹的制导系统。 这种直接插手中国内政、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行为,中方当然不能忍。 9月25日,中方直接将萨罗尼克科技、爱尔康公司等3家涉事美企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禁止其与中国境内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冻结在华资产,这就是明明白白的警告:在台湾问题上没有模糊地带,谁踩线谁就得付出代价。 美国以为搞“管制清单”能卡住中国芯片的脖子,可实际上中国企业早就开始“练内功”:长江存储的3D NAND闪存良品率突破95%,华为海思的车规级芯片出货量同比增长40%,国内芯片设计企业数量虽有所回落,但头部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反而提升了3个百分点。 这些实打实的进展,就是中国反制的底气。 而且中国这次反制不是“以牙还牙”那么简单,而是精准用美国的“游戏规则”反击。美国不是擅长搞“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吗?中国就用“出口管制+不可靠清单”的组合拳回应。要 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占全球芯片需求的53%,美国企业要是真被彻底排除在外,损失可不是小数目。 就拿高通来说,2024年其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占比仍达52%,要是失去中国市场,股价至少得跌掉三成;英特尔在中国的数据中心芯片市场份额虽降至38%,但仍依赖中国的代工订单。中国手里握着市场这张牌,反制起来自然有底气。 当然,中美在芯片、军工领域“硬碰硬”,也有人担心会不会把合作的路堵死。但看看美国的矛盾心态就知道,他们其实也没底气完全脱钩。 去年续签的《中美科技合作协定》虽然被政治操弄搞得进展缓慢,但这个自1979年就存在的协定,本质上是因为“互利共赢”才延续至今。 美国能源部今年还在偷偷推进与中国的“核聚变能源合作研究”,毕竟在这种前沿领域,少了中国的参与,美国也很难单独突破。就连美国商会都公开反对“对华全面脱钩”,警告“技术封锁只会让中国加速自主创新,最终美国企业会失去全球最大市场”。 可要是不反抗呢?美国只会得寸进尺。从2018年的贸易战到现在的科技封锁,美国一次次突破底线,要是中国一直退让,他们只会觉得“中国好欺负”,下一步说不定会变本加厉。 就像中国驻美大使说的:“中国从不主动挑事,但也绝不怕事。美国要是想玩‘规则游戏’,中国奉陪;要是想踩红线,中国也有足够的手段反击。”这次反制,就是要让美国明白,中国的红线碰不得,全球市场的规矩不是美国一家定的。 说到底,中国的反制不是为了“搞对抗”,而是为了维护公平的国际秩序和自身的核心利益。美国要是真想解决问题,就该收起“双标”和“霸权思维”,回到对话协商的轨道上来。 但如果美国非要一条道走到黑,中国也有足够的决心和实力奉陪到底,毕竟,一味退让换不来尊重,只有亮出底牌,才能让对方明白“合作共赢才是正道”。
美国人现在“恐印”到什么程度了,由于工作签证问题,印度人急于返回美国,结果美国人
【2评论】【4点赞】